TST事件回顾:从狂欢到争议的加密市场缩影
近期,受到宏观政策的波及,加密货币市场频繁震荡,整体走势下滑。随着 meme 热潮逐渐消退,相关的币种也纷纷降温。但在这样的背景下,BNB Chain 上的 TST 模因币却逆势爆发,吸引了众多目光👀。
TST 从默默无闻到市值激增至数亿美元,迅速成为市场焦点,同时引发了关于币安上币逻辑的大讨论💬。
这篇文章将带你回顾 TST 的发展历程,探讨其背后的市场逻辑与争议。从测试代币到进入币安现货交易,TST 的每一步都充满戏剧性。在币安“光速上币”的背景下,TST 的市值从50万美元飙升至5亿美元,涨幅超过100倍。然而,随后的暴跌让不少投资者付出了惨痛代价,这也引发了对币安上币流程的质疑⚡。
接下来,将对 TST 的诞生、爆发和争议进行详细解析。
$TST 的登场
TST 的官网介绍显示,$TST 是一款在 BNB Chain 的 four.meme 平台上部署的测试代币。
关于 $TST 的首次公开提及,发生在 2 月 6 日。那时,CZ 在推特分享了一段关于如何通过 four.meme 推出代币的教学视频。在这条推文中,CZ 特别强调,$TST 并非由 BNB Chain 团队或任何官方机构发布,而只是教学视频中的一个测试代币。推文末尾还附上了一个链接,指向了 four.meme 上 TST 与 BNB 的交易对。这一表态或许表明,$TST 的出现最初并没有官方的支持背景,纯粹是个实验性质的项目。✨
第一阶段:试盘拉升
在2月7日,$TST正式开启了它的宣传之旅🎉。那天,four.meme在凌晨举办了一场名为“聊聊 $TST 那些事”的Space直播,虽然当时没引起太多关注,但却为后来的爆发打下了基础。当天,XT Exchange、Bingx、Bitget Wallet等多个平台纷纷上线$TST,几乎同步推出。同时,CoinMarketCap和CoinGecko也更新了该代币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它的市场曝光度📈。
紧接着在2月8日,Binance Alpha Projects也加入了$TST的行列,正式拉开了该代币的序幕。这一系列动作为$TST带来了强劲的市场关注,开启了价格上涨的第一阶段——试盘拉升阶段,从2月8日下午3点持续到晚上。这一波上涨为$TST后续的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横盘-爆拉
2月9日,试盘拉升结束后,$TST的价格从0.026美元一举飙升至0.19美元,市值突破四千万美元,涨幅超过6倍,逐渐进入横盘调整的阶段。
就在市场情绪跌至谷底,许多散户对$TST的未来产生疑虑,甚至出现了FUD情绪时,一个意外转机出现了——币安创始人CZ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条关于$TST的声明。虽然他澄清自己“从未拥有过$TST”,但这一举动却意外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反应🔥。
CZ的推文不仅没让$TST的价格下跌,反而像打了一针强心剂,迅速点燃了市场热情。投资者们似乎从中解读出了更多信号:CZ的关注和发声在某种程度上为$TST带来了额外的曝光和信任背书。尽管他明确表示没有持有$TST,市场却将其视为潜在的认可。这种情绪迅速蔓延,推动$TST的价格逆势上涨,市值在短时间内突破了一亿美元大关💰。 故事还没结束哦!就在2月9日凌晨,微小发报道,@Binance官方突然宣布TST将上线现货交易对,包括TST/USDT和TST/USDC。这个消息瞬间引爆市场,TST的市值在几天内从50万美元飙升至5亿美元,涨幅超过100倍!这场快速上所的盛况,让人想起了之前的Trump币,同样凭借超高的市场关注度和社区热度,迅速登陆主流交易所。这次的主角换成了TST,真是风头无两啊!🔥
暴跌阶段😱
“一个币在上大所之前靠的是叙事和共识,但上了所后,纯粹就是资金搏斗了。”
原本以为有赵长鹏的支持,TST在币安上线后会继续火热,吃相不会太难看。然而,后续表现并没有打破“登陆币安即下跌”的魔咒,币价很快从高点的0.52美元跌至0.17美元,回撤幅度超过60%。尽管期间有盘整和反弹,但对许多在高点买入的散户来说,这就像是杯水车薪,很多用户在这场极速的PVP中损失惨重。
在币安上线后的暴跌阶段,CZ再次发声,微小发报道他发布了七点思考,提到自己“完全没有参与他们的上市过程”,大致上就是再次撇清自己与TST及币安决策的关系。
“光速上币”引发争议⚡
这样的结果很快引发市场对币安上币策略的质疑,尤其是TST从诞生到上线仅用了几天,社区对币安的审查流程提出了疑问。连CZ自己都表示币安的上币流程存在问题,在推文中指出:
“作为观察者,我认为币安的上币流程有点问题。平台先发布公告,然后4小时后上线。虽然通知期是必要的,但在这4小时里,代币价格会在DEX上被推高,然后有人在CEX上卖出。” 何一表示,币安的上币审查流程复杂且严格,目的是确保项目合规和安全。但TST的上线却让人惊讶——从代币诞生到在币安现货交易上线,竟只用几天时间。这样的“光速”上币让一些社区成员开始质疑:币安到底有没有认真审查每个项目?还是说为了支持BNB Chain生态,TST被赋予了某种“快速通道”的特权?
一些社区声音认为,这次快速上币可能是为了借助TST的热度来提升BNB Chain的活跃度。毕竟,TST的火爆吸引了更多人关注BNB Chain的技术和社区活力。然而,这种“快速通道”是否会影响币安上币的公正性和严谨性,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尽管如此,TST的热度依旧未减。币安为其添加了“种子标签”,这意味着用户必须通过风险测验并接受使用条款才能交易,更加凸显其高风险属性。CZ近期关于上币流程的讨论,也引发思考,CEX是否应该像DEX一样自动上架代币,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无论如何,这次事件确实给币安的上币流程带来了争议的阴影,也让人们开始反思在快速发展的加密货币行业中,审查流程如何平衡效率和安全。
TST 的故事,从测试代币到市值飙升至5亿美元,再到上线币安后的暴跌,几乎浓缩了加密市场的所有特征:情绪驱动、社区力量、交易所博弈和市场不确定性。它的崛起与回落,不仅是币安上币策略的一次争议尝试,更是整个加密市场生态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