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anity Protocol即将发币:身份认证的未来叙事
1月3日,微小发报道邀约了 Humanity Protocol 的创始人 Terence Kwok,主题是《Humanity Protocol 即将发币,身份认证会是新年新叙事吗?》,聊聊 WLD 最大的竞争对手 Humanity Protocol 的新机会。
微小发报道: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和 Humanity Protocol 吗?
Terence Kwok: 大家好,我是 Terence,Humanity Protocol 的创始人和 CEO。我在美国出生,后来在香港长大,之前还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算是香港的独角兽之一。几年前疫情期间,我开始接触币圈,专注于身份认证的研究。我们在2024年中成功融资3000万美元,估值达10亿美元。我们的测试网两个月前上线,目前已有超过200万用户参与。主网计划在2025年第一季度上线,并进行 TGE。
过去一年,我们得到了很多投资者的青睐,包括 Animoca、Shima Capital、Hashed 和 Mechanism Capital,还有几位知名的天使投资人。
自2017年 ICO 时代起,区块链身份认证就被认为是有潜力的领域,但一直没有真正的产品落地,直到 Worldcoin 的出现。未来这一领域还是挺关键的。虽然很多人把我们和 Worldcoin 放在一起比较,但我们在愿景上有很大的不同。
微小发报道:可以介绍一下 Humanity Protocol 的关键机制和核心技术吗?比如掌纹扫描和 Worldcoin 的虹膜扫描有什么不同?什么是人性证明 (PoH) 呢?
Terence Kwok: 大家之所以把我们和 Worldcoin 比较,主要是因为我们都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身份认证。但其实生物识别有很多种方式,常见的有面部和指纹识别。Worldcoin 采用虹膜识别,而我们则使用掌纹和掌静脉识别,技术上存在明显差异。 生物识别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过去十几年里,各种研究层出不穷,很多公司也在不断探索这块。最近,虹膜识别、掌纹和掌静脉识别才逐渐进入 Web3 领域,主要用于身份认证。如果把这两种对比一下,准确度差不多,但掌纹和掌静脉识别更友好,不那么吓人。扫描手掌对大多数人来说,简直是个轻松愉快的体验。
其实 Web2 的公司也在用这项技术,像亚马逊和腾讯就利用掌纹和掌静脉识别创造了不少应用场景。所以说,这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啦!不过我们跟 Worldcoin 的最大区别在于目标不一样。Worldcoin 想做 UBI(人类基本收入)产品,认为如果 AI 取代人类工作,就得无条件给失业的人发钱,这就是他们的理念。而我们认为,身份认证本身就有很多应用场景,UBI 只是其中之一。
无论在 Web3 还是 Web2,身份认证的需求都很大。在 Web3,很多人撸毛、挖矿,工作室也能系统化地撸空投,这对项目方不太友好,他们想要的是长期关注的用户。理想情况下,身份认证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看回 Web2,现在很多网站,比如 FaceBook、X(Twitter),常常需要人类认证,比如点红绿灯或者输入验证码,来证明你是个人。这是因为机器人内容生成泛滥,谁都不想看这些 AI 或者机器人搞出来的东西。从商业模式来说,大部分 Web2 公司的盈利模式都跟广告有关。如果内容都是假的,那大概有 40%-50% 是假的,这对广告商可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从人类认证的角度看,现如今AI和机器人越来越不可或缺。我们打造了一个基础凭证系统,与 World Chain 不同的是,我们不仅提供身份认证,还引入了多种身份验证者。这些身份验证者可以是大学、公司,甚至是银行,负责核实相关信息。比如说,若你是哈佛或清华的毕业生,这些学校就能在我们的系统上发布你的毕业证书或信息,证明你真的从那儿毕业。如果你在 Animoca 工作,那么公司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证书,确认你曾在该公司工作。银行或交易所同样可以在系统中发放凭证,以证明你从未被制裁。这样一来,其他平台或应用就无需再进行全面的 KYC 认证了。
微小发报道:从10月初 Humanity Protocol 测试网上线以来,我们取得了哪些进展?
Terence Kwok:其实我们的测试网目前还很简单。大约两周前,我们生产的硬件设备已发货,第一批大约10台,预计下周会再生产几十台,春节后将全面生产,预计会有超过2000台设备投入使用。
我们的用户主要分布在欧洲。两周后,我们会允许用户在测试网上连接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来验证身份。每个人有很多属性,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属性是确认你是否是人类,其他属性可能包括工作地点、国籍或网络活跃度等。我们将逐步验证这些不同的属性。现在我们的测试网地址是 https://testnet.humanity.org/,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注册体验。
注册后,你可以邀请朋友加入,朋友加入后你会获得测试网的奖励币,推荐他人后还可以获得额外奖励。我们计划在 TGE 时进行空投,获取空投的主要条件是你需要扫描掌纹或掌静脉,或者验证其他属性以证明你不是机器人。
微小发报道:掌纹或掌静脉扫描只能在线下完成吗? terence kwok: 掌纹可以在 APP 上扫,掌静脉得靠特定的硬件。现在我们在欧洲几个城市搞了扫描点,专门扫掌静脉。计划2025年第一季度推出APP,掌静脉得线下扫。目标是第二季度全球布置大约2000到2500台设备,目前有2500台正在生产中。相比之下,Worldcoin全球运营的Orb设备大概就1000台左右。
微小发报道: Humanity Protocol快要TGE了,测试网的RWT怎么跟治理代币转化?它的原生代币在生态系统里有什么用处?
terence kwok: 我简单说一下基本原理。推荐的人越多,活跃度越高,获得的奖励RWT就越多,兑换的治理代币也会跟着增加。我们还设立了机制防止用户开很多假账号,系统不能被机器人和假账号淹没。原生代币的用途之一是支付Gas费用。还有,如果开发应用的研发人员想验证某个地址或账号是否人类身份认证过,就得支付费用,能够用原生代币来支付。这些费用会分配给不同的人,首先颁发凭证的人能拿到一部分,区块链验证者也会有一份,提供ZK proof的节点也是有收益的。
微小发报道: Humanity Protocol的竞争对手Worldcoin在发展虹膜验证时,经常被主权国家以保护国民身份信息为由限制,Humanity Protocol打算怎么规避监管,存储用户信息?
terence kwok: 我们从来不存储用户的掌纹或静脉信息原图,而是加密这些图案并将其转成哈希值。用ZK proof技术比较这些哈希值,我们无法获取用户的原始掌纹数据,其他凭证也类似。比如某机构发放证书,证明你的毕业时间、所学专业和成绩。如果某个应用需要这些资料,必须先征得用户同意,用户可以决定是否提供,所有数据都是加密的。 我们把加密的哈希值存放在去中心化系统里,原因简单:用户有权随时删除自己的信息。即便这些信息是经过加密的,用户也可以选择不再保留。Worldcoin 最大的失误,不在于收集用户数据,而是未能赋予用户删除个人信息的权利。这在欧洲法律中尤为重要,法律规定用户有权删除自己的数据。我们有强大的法律团队,确保在各国操作合规。同时,我们也会全力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在掌纹识别技术的开发上,我们团队已经努力了快两年,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深度研究,还收购了多家专注生物识别领域的公司,构建数据模型的基础可谓坚实。相比之下,Worldcoin 是从零开始搞这项技术,虹膜识别领域的人不多,所以他们的问题在于,除了扫描虹膜外,还拍了照片,原图会被保留。这些虹膜原图用于机器学习训练,但他们没有告知用户,这才是最大的隐患😬。
微小发报道:你能介绍一下 Humanity Protocol 的验证过程吗?
Terence Kwok:我们有个硬件设备,你可以在线下运营点扫描掌纹和掌静脉。如果你已经有 Human ID,就可以把掌纹和掌静脉和 Human ID 绑定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数据不存云端,而是存于硬件设备中。数据加密后转成哈希值,才会上传到去中心化存储器里。如果某个应用需要验证地址是否已完成验证,它得匹配一个 ZK Proofer。未来我们会有多个 ZK Proof 节点参与验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在整个过程中,所有原始数据都严格保密,绝不会被访问。
此外,数据加密和零知识证明目前已在测试网中应用。现在你在测试网上注册并绑定邮箱时,我们无法看到你的邮箱地址。许多测试网或平台会将邮箱等信息直接存到数据库中,而我们不会储存这些信息,除非得到用户的明确许可,否则不会获取这些数据。
微小发报道:AI 无疑是 2025 年最热的赛道,作为隐私领域的独角兽,Humanity Protocol 会在 AI 数据方面有所布局吗? 微小发报道:terence kwok 透露,AI 领域已有一些进展,但他不打算多谈细节。🤫 他们关注的是,随着 AI 越来越强大,如何界定责任。计划推出一种凭证,来证明哪些 AI 是由特定实体控制的。研究还在初期阶段,验证技术不仅适用于人类,也能用于 AI。对于数据与 AI 的结合,他们还未深入思考,现阶段主要专注于生物识别和身份验证,后续会推出凭证系统,并引入身份验证者发放凭证。一步步来,稳扎稳打。
数字身份的兴起与 AI 技术密切相关,数字身份市场规模究竟会有多大?🤔
微小发报道:terence kwok 表示,他们是首个在 web3 项目中使用掌纹和掌静脉进行身份验证的团队,但不排除未来加入新技术。在 TGE 前,他们已与多个项目建立合作,也可能探索其他身份认证方式。他们关注的核心是数据的真实性,因如今伪造数据变得轻而易举,比如利用网上照片进行人脸识别造假,甚至可以通过变声技术伪造声音。因此,采用离线且难以模仿的认证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的蓝色认证标记在 Instagram 或 X (twitter)上已经泛滥,甚至机器人也能获得蓝标。他们正在与一些大型 web2 平台合作,humanity protocol 至少能证明某个账号接受过人类身份验证,这一点非常重要。随着 AI 的迅猛发展,推特上利用 AI agent 自动发消息已经很常见,普通人难以分辨内容是机器还是人类创作的。无论是内容创作还是消费,辨别内容的真实性都非常重要。机器生成的内容并非没有价值,但有能力区分人类和机器的创作是至关重要的。
虚假内容已对广告和商业模式产生影响,因此人类身份验证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关注人类身份认证,还涉及教育、就业、医疗记录等领域,致力于创建一个无法修改的身份图谱,确保其中的属性真实且不可随意更改。 微小发报道:特伦斯·郭(Terence Kwok)表示,Worldcoin 的运作模式类似于普遍基本收入(UBI),通过自己“印钱”并分发,旨在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目前,已有许多身份验证者加入,预计在 TGE 之前会揭晓。这些验证者可以是大学或公司,若要证明某人是记者或某公司员工,可以质押代币发放凭证。比如,如果机构想确认某人是否真的是 BlockBeats 的记者,就需要支付少量代币,这笔费用将分配给各方,BlockBeats、链以及 ZK Proof 节点均可获益。这种模式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激励,推动项目发展。
以往的身份验证区块链项目过于理想化,认为所有凭证都应公开且免费,然而这实际上是行不通的。我们正与一些大型金融机构洽谈合作,这些机构可以为其数千万用户发放凭证,证明用户已通过 KYC 且未被制裁。这意味着,若某 DeFi 平台希望合规,可能会设置一个只接受经过金融机构认证的用户的交易池,这在长远来看是个重要的叙事。目前,我们正在与不同机构和公司洽谈合作,推进这个计划,同时开发和推广 SDK 和 API,供开发者使用。
在如今的环境中,认证信息的真实性愈发重要。比如,若我创建个人资料,介绍自己来自哪里、在哪里学习和工作,其他人根本无法验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同样,若我用电邮发信,收件人也难以确认我的身份。尤其是 AI 和大语言模型(LLM)可以轻松模拟各种场景,确保认证信息的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
微小发报道:关于 Humanity Protocol 接下来的路线图或发展计划,特伦斯·郭透露,基金会将很快成立,并在成立后筹备 TGE。在 TGE 之前,会公布与 Web3 及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消息。最近,他们也完成了一轮融资,相关消息即将发布。
微小发报道:在 AI 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特伦斯·郭认为 AI 与加密货币的结合将会怎样发展,Humanity Protocol 将会起到什么样的角色呢? 这纯属我的个人见解。最近,微小发报道提到 CoinDesk 发布了一篇文章,指出现在推出 AI Agent 相关的 meme 币的门槛简直低得离谱。老实说,我的编程水平也不怎么样。不过,这种现象就像当初第一次接触 ChatGPT时,大家都觉得 AI Agent 超牛,但实际上,做个 AI Agent 的 meme 币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门槛。我相信,AI 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提升。我自己也入手了一些 AI Agent 的币,但长远来看,基础设施的进化才是关键。
补充一点,很多人觉得 Worldcoin 的估值高,其实我觉得反而偏低。看看 Ripple,它解决的是资金流动性的问题,而身份认证则是在处理信息流动性的问题。特别是在 AI 时代,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