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r品牌重塑迷局:创始人考虑改回原名
9月18日,DeFi 界的老牌选手 Maker 宣布完成了品牌升级,重新命名为 Sky,并推出了代币迁移计划——从 MKR 到 SKY,从 DAI 到 USDS。但这个过程似乎并没那么顺利。
🔍 根据 Dune 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约9亿枚 DAI 已迁移为 USDS,占总供应量58亿枚的15.5%;而91880枚 MKR 迁移为 SKY,仅占当前流通量868478枚的10.6%。这可真是个小目标呢。
🤔 用户们在社区中对新品牌的代币(如 Seal)、功能(如 Activation)、供应情况(如 Early Bird 空投)和生态定位(如与 Spark 等之间的关系)纷纷表示困惑,觉得品牌重塑反而让协议的定位变得模糊,影响了社区的共识。
从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者对 Maker 的升级反响平平,尤其是考虑到 Aave、Uniswap 等其他老牌 DeFi 协议的表现,MKR 的价格一路走低。由于 SKY 和 MKR 之间存在固定比例兑换关系,这也反映了协议的市值。
🎤 昨晚,Maker 的创始人 Rune Christensen 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表长文,讨论将品牌改回 Maker 的可能性。他提到:“使用 Sky 作为协议、代币和前端名称,确实增加了一些混乱。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 DeFi 社区对 Maker 品牌的热爱。用户依旧信任这个品牌及其所代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很多人仍然承诺持有 MKR,而非升级至 SKY。” Rune 对于重启 Maker 品牌的构想有了新思路。简单来说,他想把 Maker 定位为后端的去中心化协议,而把 Sky 作为基于 Maker 的前端 DeFi 产品。在这个框架下:
-
Maker 作为后端支持:将继续支持 USDS、DAI 及各个 StarDAO,MKR 仍旧是唯一的治理代币。社区可以选择保持 Maker 品牌的现有形象,或者进行重新设计。
-
Sky 的角色:Sky 将直接面向 DeFi 用户,和 Spark 平起平坐,都是基于 Maker 协议的前端应用。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Sky 专注于 USDS 稳定币的铸造与赎回,而 Spark 则是一个需要抵押品管理的借贷市场。
-
USDS 的稳定性:在这个框架下,USDS 不会有变化,依然由 Maker 和 MKR 提供治理支持。
Rune 希望既能保留 Sky 的新品牌,又不想放弃 Maker 过去的影响力……不过,他似乎没有提到新的治理代币 SKY,可能是打算用 MKR 来替代 SKY 的功能。
在讲述完自己的想法后,Rune 还提到希望社区投票探讨重启 Maker 品牌的可能性,曾提议的选项如下:
- 选项一:坚持将 Sky 作为核心品牌,推进最新品牌升级策略。
- 选项二:以原有形象重启 Maker,恢复 MKR 作为 DAO 的唯一治理代币。
- 选项三:以新的形象激活 Maker 品牌,保持经典设计,但进行小幅修改,以更好地对齐 USDS 和各个 Star。
Rune 最后强调,恢复 Maker 品牌目前还在初步设想阶段,接下来需要时间让社区充分讨论,计划在 10 月 25 日召开社区电话会议。会议后,他将整合反馈,并推进至社区投票(会有多轮),预计投票从 10 月 28 日开始,如果获批,将在 11 月 4 日那周内进行多选项投票。 纵观加密货币行业的进化,品牌重塑是常有的事。但像 Maker 这种“先是毅然抛弃一个高声誉的老品牌,结果又想悔过”的事儿,真是少见得很……微小发报道会持续关注这个事件的后续动态,及时为大家带来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