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Web3发展预测:扩容与隐私新趋势
预测未来可真是个高难度的活儿,简直像是在玩魔术。可不管怎样,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这个“预言游戏”,做着各种决策。
微小发报道,Equilibrium 首次推出了年度预测报告,展望在未来一年内可能出现的事件和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是由 Equilibrium 的实验室和风险投资团队共同撰写的。
在深入具体预测之前,先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制定这些预测的:
-
预测关注的是相关性(技术驱动)、具体性和可证伪性。所以,报告里不会有价格预测或模糊说法(比如“ZK 会变得更快更便宜”)。
-
预测的范围被严格限制在专业能力范围内。这些预测体现了 Equilibrium 在设计、构建和投资去中心化网络核心基础设施方面的使命,因此并未涉及应用程序、稳定币、去中心化金融、治理等领域,尽管这些领域同样重要。
扩容 🚀
-
以太坊扩容解决方案(L2/L3)数量将超 2,000 个
现在,L2Beat 已经列出了 120 个 L2 和 L3 项目(统称为“以太坊扩容解决方案”)。到 2025 年,随着以太坊模块化进程的加速,扩容解决方案的数量将突破 2,000 个,增长幅度将达到约 17 倍。
新增的 L2/L3 项目主要来源于两大方向:应用特定的扩容方案(如游戏、去中心化金融、支付、社交等)及“企业级”L2 解决方案(例如,传统企业如 Coinbase 或 Kraken 向区块链领域的扩展)。 -
以太坊扩容倍数将突破 200 倍
扩容倍数是指以太坊扩容解决方案相对于以太坊 L1 层的日均 UOPS 或 TPS 总和的比率(数据来源于 L2Beat 和 rollup.wtf)。目前这个数值在 25 倍左右,要达到 200 倍以上至少需要增长 8 倍(这个增长将通过优化现有方案和推出新方案来实现)。
L2 扩容倍数不仅反映了用户对以太坊 L2/L3 应用的需求,也体现了底层基础设施的扩容能力。从更大的视角来看,它展示了以太坊以 rollup 为中心的扩容路线图在满足以太坊 L1 层区块空间需求方面的成功程度。 以太坊扩容方案与日均 UOPS 对比✨(数据来源:微小发报道) -
Solana 交易处理能力 🚀
Solana 的非投票交易处理能力将突破 5,000 TPS!这可不是吹牛,过去一年,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Meme 币的热潮,再加上DePIN等需求暴涨,让Solana的区块空间火力全开。虽然大家都在努力扩展Solana网络,但提升L1性能依然是核心团队的头号大事。 -
近期交易能力表现 📈
最近几个月,Solana的非投票交易处理能力平均保持在每秒700-800笔,峰值能达到3,500笔。到2025年,预计这一数字将提升到每秒超过5,000笔,这可是当前水平的6-7倍!峰值能打得更高,想想都刺激。 -
实现目标的关键升级 🔑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几个重要的网络升级即将上线:- Firedancer 客户端:这是大家最期待的升级。虽然在权益分配上可能会慢慢来,但整体性能提升很明显,双客户端运行让网络更稳健。
- Anza 客户端改进:Anza团队将借鉴Firedancer的一些设计,优化自家的核心客户端。
- 其他性能优化:如更细致的费用市场、更高效的调度,以及程序压缩方案,提升链上资源使用效率。值得注意的是,Solana的区块几乎到达了容量上限(平均40m,上限48m),所以增大区块大小也是一条路。
-
L2/L3 数据发布选择 🌐
超过80%的L2/L3数据将选择发布到替代的DA层,选项包括以太坊(以blob或calldata形式)、Avail、Celestia、EigenDA以及NearDA,极端情况下,数据可能只存储在一个单独节点中。 目前,35% L2/L3 数据已发布至替代 DA 层(下图不含 Avail、NearDA 和 EigenDA),其余则以 blob 形式发布到以太坊。想查相关指标和数据面板,可以去 Celestia、以太坊 和 GrowThePie 看看哦。
预计到 2025年,替代 DA 层的占比将飙升至 80% 以上。根据 Pectra 更新中目标 blob 和最大 blob 的增加幅度,意味着发布到替代 DA 层的数据量将比现在增长 10-30 倍。这波增长将受到高吞吐量 rollup 的推动,像是预计会让 Celestia 和 EigenDA 发展的 Eclipse 和 MegaETH,还有在 Celestia 和 Avail 之上发展的原生 rollup 生态系统。
数据来源:GrowThePie
基于 ZK 的扩容解决方案将超越 Optimistic 方案(按部署数量来看)。
现在,L2Beat 列出的扩容解决方案中,仅 25%(120 个中的 30 个)是有效性 rollup 或 validium(使用 ZKP 证明状态转换正确,将数据发布到以太坊或替代 DA 层/外部数据可用性委员会)。
随着 ZK 证明和验证变得更快更便宜,Optimistic 扩容方案的长期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像 Starknet 这样的有效性 rollup 已经创下扩容记录(这才刚开始呢)。同时,基于 ZK 的扩容方案在异步互操作性方面提供了比 Optimistic 方案更强的保证。通过更快更便宜的证明和验证,延迟(或最终确定性时间)自然降低,且不会削弱底层信任保证。
因此,预计到 2025年底,基于 ZK 的扩容方案占比将增至 50% 以上(可能会大幅超过这个比例)。多个 ZK 技术栈预计将推出生产就绪的链开发工具包(如 Polygon、ZK Sync、Scroll 等),这将让部署新的有效性 rollup 或 validium 更加轻松。此外,将现有的 Optimistic rollup 转换为有效性 rollup 的兴趣也在增长(比如利用 OP Succinct 或 Kakarot zkEVM 进行证明)。
以太坊最大 Gas 限制将翻倍至每区块 60m Gas。 以太坊的扩容之路,rollup 是焦点,但 L1 层依然是高价值应用的关键。尽管大家呼唤提高 Gas 限制,过去一年没什么变化。
-
✅ 当前每个区块的最大 Gas 限制为 30m Gas(目标 15m),自 2021 年保持不变。区块始终维持在目标的 50%。预计到 2025 年,这个限制将翻倍,达到 60m Gas,目标区块为 30m Gas。条件是:
- Fusaka 更新在 2025 年实施
- 以太坊核心开发者同意将燃料限制提升作为 Fusaka 的一部分
ZK 证明
到 2025 年底,以太坊区块将实现全覆盖的证明。
- 💡 ZK 证明让验证执行变得简单,尤其是对轻客户端有帮助。通过通用型 zkVM 运行 EVM,现在每个以太坊区块的证明是可行的,年度成本约 100 万美元(可能随着技术进步而降低)。
虽然证明耗时几分钟(目前生成一个区块平均需要这么久),但对不太敏感的服务仍然有效。随着成本和时间的降低,ZK 证明将适用于更多场景。接下来,预测是:
- 🔮 通用型 zkVM 有望在 30 秒内证明以太坊主网区块。
以太坊的路线图中,最终会将 zkEVM 嵌入核心协议,避免重复执行,让验证更轻松。不过,这个过程可能还需要几年。
在此期间,可以用通用型 zkVM 来证明状态转换。过去一年,zkVM 的性能大幅提升,开发者体验也变得简单(比如用 Rust 编写程序)。
-
⚡️ 在 30 秒内证明以太坊区块是个大目标,Risc Zero 已声称实现了 90 秒的证明时间。但从长远看,证明时间得再缩短至少一个数量级,才能实现实时证明。考虑到 12 秒的出块时间,证明得足够快,留出通信、验证和投票的时间。
-
🌐 跨区块链的所有 ZK 证明中,超过 90% 将以去中心化方式生成。
-
ZKP生成方式:目前大部分零知识证明(ZKP)都是由中心化团队来搞定的。这种方式不仅成本高(硬件利用率太低),而且还削弱了抗审查能力,给那些需要ZKP却不想自己搭建基础设施的团队增加了不少麻烦。
-
去中心化优势:虽然可以为特定网络构建去中心化证明,但去中心化证明网络更有潜力提供更低的价格、简化运营和更好的抗审查能力。价格的优势来自于去中心化网络能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最便宜的计算资源,用户仅需为实际使用的计算资源付费,硬件利用率自然更高。
-
未来趋势:预计到2025年底,大多数项目将会选择把证明外包,去中心化证明网络将生成超过90%的所有ZK证明。Gevulot将成为首个能够处理大规模证明的生产就绪网络,随着行业发展,更多类似的网络会纷纷涌现。
隐私
-
隐私区块链应用的"ChatGPT时刻":在ChatGPT之前,大家对AI和大型语言模型的用法几乎没有概念,但这瞬间改变了,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对它们有所了解。隐私区块链领域也有可能经历类似的变革。
-
现状与重要性:虽然现在很多人对链上隐私问题的严重性还在质疑(或者干脆没意识到),但隐私对于保护个人和企业在区块链上的使用至关重要,它还能扩展区块链的表达能力(即可以在其上构建的内容)。
-
隐私价值框架:虽然隐私本身不常作为卖点,但可以通过以下框架识别出隐私最具价值的领域:
-
透明度成本高:
- 个人层面(例如政治民意调查,暴露身份可能成为政治对手)
- 商业层面(例如客户数据隐私相关法规或泄露竞争信息)
-
隐私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 更好的执行和避免抢先交易(暗池)
- 防止他人复制交易策略等
-
高摩擦的协作:
- 隐私可以成为“业务促成者”,特别是在协作困难或成本高昂的情况下
- 如果目标是减少对单一第三方的信任,需要可编程且富有表现力的私密计算
-
新用例的实现:
- 通过扩展区块链表达能力,可以实现之前不可能的新应用
- 长期来看,这些应用特别吸引人,尤其是需要私密共享状态的应用(如游戏、社交图谱等)
-
-
Zama的MPC阈值解密库将成为行业的事实标准。 开发区块链和 AI 的 FHE 基础设施的 Zama,预计很快会推出其 MPC 解密网络库,这将成为同类中首个主要开源库。😎
这个库的到来,可能会成为基准测试和比较的事实标准,像 Arkworks 和 MP-SPDZ 在 ZKP 和 MPC 领域那么经典。不过,能否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得看许可证的松紧程度。
Nym VPN网络目标
Nym 的去中心化 VPN 网络预计将吸引 TOR 网络用户的 10%。Nym 的核心在于网络隐私,Nym 混淆网络能够与任何区块链、钱包或应用集成,保护用户的 IP 地址和流量模式。同时,NymVPN 目前正处于公开测试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
5-hop 新型混合网络:提供更强隐私保障,利用 advanced onion 加密、数据分割、混合和掩护流量。
-
2-hop 安全 WireGuard 模式:采用 onion 加密,快速双跳去中心化,但没有掩护流量。
为了增加 VPN 网络的节点数量,Nym 计划启动"激励隐私供应"活动来激励供给方。不过,需求方得证明他们的产品值得使用。
预计 TOR 使用量的 10%(大约 200-300 万用户)将转换为 20-30 万 NymVPN 用户。这个目标听起来不小,但只要团队在市场推广上发力,就有可能实现。短期内还可以通过加密经济激励,吸引用户并补贴使用。
隐私计算的 Rollup 提供商
至少有一个主要的 Rollup 提供商将集成隐私计算(生产环境)。除了 Aztec、Aleo 和 Namada 等团队采用的隐私优先方法外,另一种思路是利用现有透明网络来外包需要隐私保障的计算。这种"附加隐私"或"隐私即服务"的做法,让应用和网络能在不重新部署的情况下,保持隐私保障,同时避免失去已有的网络效应。
私密/机密计算有多种方式,提供商包括:
- 专注于 MPC 的:Arcium、Nillion、Taceo、SodaLabs 等
- 专注于 FHE 的:Zama、Fhenix、Inco 等
- 专注于 TEE 的:Secret Network 和 Oasis Protocol 预计至少一个主要的 rollup 提供商(如 Optimism、Arbitrum、Base、Starknet、ZK Sync、Scroll等)将与某个机密计算提供商合作,使其上层应用能够在实际环境中运行。🚀
超过三家新创企业预计将为加速不可区分混淆(IO)的开发筹集资金。IO 是一种加密形式,能在隐藏程序实现的同时,允许用户继续执行它。它通过将程序或电路转化为“混淆”版本来实现,这样就很难逆向工程,但加扰后的程序依然完成原始程序的功能。除了提供类似 ZKP 的可验证计算保证外,IO 还支持私密多方计算,保护秘密并在特定条件下使用。
虽然现在 IO 的速度较慢、成本高且实用性不足,但几年前 ZKP 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最近一些团队致力于在区块链中实现基于 MPC 和 FHE 的可编程隐私,并在过去一年取得了显著进展。因此,只要有能力的团队获得足够的资金,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
目前,只有 Sora 和 Gauss Labs 等少数团队在进行相关实施。考虑到 IO 的巨大潜力,至少会有三家新创企业筹集风险资金,以加速开发并提升其实用性。💡
加密内存池的采用率依然偏低,总交易量不足10%。这是一种通过在确定订单之前保持交易加密状态(提交-揭示)来减少有害 MEV(如抢先交易和三明治攻击)的方法。实践中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主要在两个权衡维度上:
-
产品集成:
- 外部协议(如 Shutter)
- 作为更广泛产品的一部分集成(如共享排序协议 Radius)
-
解密的信任保证:
- 可信第三方
- TEE
- 阈值解密
- 时间延迟
虽然加密内存池的好处看似积极,但外部协议的采用可能面临障碍。相比之下,作为更广泛产品一部分的加密内存池,其采用依赖于整体产品的成功。最直接的采用路径是将解决方案纳入核心协议本身,但这可能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尤其是对以太坊而言,尽管已纳入其路线图中)。⏳
至少有一个现有网络将从 PoW 或基于 BFT 的 PoS 转向基于 DAG 的共识。🌐
-
共识机制:基于有向无环图(DAG)的共识机制把通信(数据传播)和共识层(交易排序)分开,简直是分布式系统的完美搭档。只要每个节点(最终)都拥有相同的 DAG,排序就会是确定性的,大家都能得到一致的结果。
-
减少通信开销:一个大亮点是降低了通信成本。领导者不需要再费劲构建和分发官方区块,只需对确定的子DAG进行认证。认证一到,其他节点就能在本地轻松构建等效区块。除了早期的先锋如 Aptos 和 Sui,还有新兴协议如 Aleo也开始采用基于DAG的共识。预计这个趋势会继续,至少会有一个重要协议选择从工作量证明或基于BFT的权益证明切换到基于DAG的共识。
-
实施复杂性:不过,考虑到实施的复杂性(即使是用现成的实施方案如 Narwhal-Bullshark 或 Mysticeti),到2025年底全面转型的可能性不大。要是有哪个团队能快速执行,那这个预测就可能被打破了。
-
QUIC传输层:QUIC(快速UDP网络连接)是由Google开发,并被IETF认定为标准的现代传输协议,目标是降低延迟、提升连接可靠性和增强安全性。QUIC基于UDP,而不是HTTP2/1的传统TCP。
-
性能优势:HTTP2经过数十年的优化,拥有协议级和内核级的性能提升,这让它在性能上占有优势。虽然已经有一些将QUIC纳入内核的提案,但不依赖TLS的QUIC实现将使硬件加速变得更加简单。这可以缓解一些性能问题,可能还会推动QUIC在P2P网络中的更多使用。目前,已知在主流区块链中,只有Solana、Internet Computer和Sui在使用QUIC。
-
用户体验:至少有一个Solana应用会以Rollup/网络扩展的方式运行,但用户体验却如同在L1层一样。 尽管 Solana 的核心团队在忙着升级 L1,业界却已经对 Solana 的模块化发展趋势表示关注。🔍 这里的关键在于,Solana 的扩展网络(L2s)并不是单纯追求扩容,而是致力于为开发者和用户提供那些 L1 所无法实现的新体验。这意味着更低的延迟和个性化的区块空间,特别适合那些在独立环境下表现良好且对共享状态依赖较低的应用场景,比如游戏和某些 DeFi 项目。
🏗️ 鉴于 Solana 生态系统本身的用户和产品导向,这种特性预计会扩展到这些网络扩展中。可以预见,至少会有一个 Solana 应用以 rollup 或网络扩展的形式推出,但用户几乎不会察觉到自己已经离开了 Solana L1。潜在的竞争者包括基于 Magic Block 或 Bullet(ZetaX)搭建的应用。
以太坊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优秀例子是 Payy——一个可以实现私密 USDC 支付的移动应用。它的入门流程简单,用户体验流畅,虽然在后台却是基于 Polygon 技术栈构建的以太坊 validium。
*免责声明:Equilibrium Ventures 是 Magic Block 和 Zeta 的投资方。
接下来,链抽象即将迎来大变革,预计超过 25% 的链上交易将以链抽象方式生成。🌐 链抽象是一个涵盖多种方法的术语,旨在简化用户在多链世界中导航的复杂性。虽然早期用户愿意忍受更多麻烦,但链抽象能够为那些经验较少的用户提供更为友好的体验。换句话说,用户可以信任外部的意图解决器来处理多链的复杂事务。
预计到 2025 年底,至少 25% 的链上交易将以链抽象方式生成,这样终端用户就不需要了解自己使用的是哪个底层链。
尽管链抽象可能增加信任风险并模糊风险界限,但或许会出现一些“链上评级机构”(例如 L2Beat 等),对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这样,用户可以设定偏好,比如只与高于特定安全级别的链进行交互(如具有强制退出功能的 rollups)。另一个风险因素是解算器市场,该市场需要保持足够的竞争性,以确保用户获得良好的结果并降低审查风险。
最终,专业用户仍旧可以选择按传统方式操作,而对不同选择感到陌生的用户则可以将决策权外包给更专业的第三方。
最后,大多数新兴的 Rollups 将在拥有原生互操作性的 ZK 技术栈上推出。🚀 基于共享 L1 桥接设计的有效性,rollup 集群提供了比单个对应物更强的异步互操作性。每新增一个 rollup,这个集群的网络效应就会进一步增强。
预计到 2025 年,绝大多数新出现的 rollup 将在原生互操作性的 ZK 技术栈上搭建。尽管这个集群由多个不同链构成,但用户的体验就像在使用单一链一样。这一设计使得开发者能够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应用程序、用户体验和入门流程上。
-
基础设施与扩容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应用程序开始扩大其用户基础,但仍需大量工作以确保底层基础设施能承载更多用户和更广泛的应用。尽管行业在过去的熊市中获得了显著进展,但新的扩容瓶颈和对基础设施融资的需求依旧存在。这是一个在多个周期中都会出现的动态,没理由认为这次会有所不同。换句话说,根本没有“充分扩容”这种事。每当容量增加,新的使用场景就会变得可行,从而提升对区块空间的需求。
-
隐私问题
隐私可能是区块链需要解决的最后一个重大难题。目前,对未来路线图的理解已相对清晰,关键在于如何整合各个部分并提升性能。最近 Tornado Cash 案件的积极判决提高了对政府更开放态度的期待,但在技术和社会层面仍需大量努力。 -
用户体验
过去几年在单一区块链的使用中,业界在抽象复杂性方面做得相当不错。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链和 L2/L3 的出现,优化跨链的用户体验变得愈发重要。 -
ZK 证明技术
明年的多个预测都以 ZK 证明变得更便宜更快为基础,从而使更多的用例得以实现。这一趋势预计将在 2025 年继续,主要受以下因素推动:- 软件优化
- 更专业的硬件
- 去中心化的证明网络
- 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便宜的计算资源
- 允许用户避免支付空闲时间的费用
总之,2025 年的发展前景非常令人期待,行业将继续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