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加密市场回顾:赢家、输家与惊喜

2024-12-23 11:50:00
2023 年加密货币市场中,HyperLiquid 的成功与 DeFi 的回归成为最大赢家,而反加密政策的打压策略未能奏效,市场创新与韧性显著反映了行业的反弹。

在2024年这个充满挑战与机会的时刻,加密货币市场真是跌宕起伏。在年末,Chopping Block 节目请来了四位行业大咖:Dragonfly 的管理合伙人 Haseeb Qureshi、普通合伙人 Tom Schmidt,Superstate 的 CEO Robert Leshner,还有 Robot Ventures 的管理合伙人 Tarun Chitra,大家一起回顾这一年的关键时刻,微小发报道对此进行了编译。


最大赢家


Haseeb:
今年的最大赢家是 HyperLiquid!这家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平台,简直是本季代币空投的王者,堪称“Uniswap 时刻”。尽管在去中心化上还有很多路要走,但他们的代币分发和社区反响都让人眼前一亮。作为 VC,真心遗憾未能参与其中——几乎所有的 VC 都想投资 HyperLiquid,结果都被拒了。这种“完美的诞生”项目,尤其在产品能力、执行力和技术交付上,真的是让人印象深刻。

Robert:
从我的角度看,最大赢家是所有美国的加密货币创始人和公司!我们见证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遭遇的敌意和阻力,到现在的利好态势。作为美国的加密货币创始人,这种转变真让人振奋。终于不用再为在美国搞加密货币而担心了。

Tarun:
我选择 DeFi(去中心化金融)整个领域。还记得以前 Degen Spartan 预测的漫长熊市吗?DeFi 曾经被视为加密界的“问题儿童”,那些尚未落地的公链估值往往是 DeFi 项目的十倍。但现在,DeFi 强势回归!作为一名 DeFi 领域的奋斗者,看到这样的发展真是让人欣慰。

Tom:
我的选择可能有点意外——是 Tether(USDT)。他们今年的表现简直太棒了,可以说是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之一。多年来,大家一直在期待 Tether 崩盘或出问题,但事实正好相反,它越来越成功,越来越规范。Tether 不仅持续增长,还成了加密行业的重要案例,特别是在稳定币应用和全球美元化趋势方面。💰 最大输家😱

  1. 反加密阵营
    robert 说得没错,今年最大的输家绝对是反对加密的那帮人。国会里的某些成员和行政部门的人,尤其是 SEC 的那些家伙,以及那些发动'断链行动 2.0'的人。他们以为打压加密货币能让自己的政治生涯飞黄腾达,结果发现这策略根本行不通。希望未来能改变这种政治游戏,让针对加密的打压不再是政治手段了。

  2. 二线 Layer 2 项目
    tarun 提到,二线 Layer 2 项目和应用链是今年的大输家。年初大家都觉得会有成千上万的 L2 项目涌现,结果事实狠狠打脸。看看 Cosmos 生态的混乱就知道了。原本像 Blur 那样的成功应用还会推出自己的应用链,实际效果却没那么好。用户现在更爱集中在少数顶尖的 L2 项目上。

  3. 金融虚无主义
    haseeb 指出,金融虚无主义是今年的最大输家。上半年认为加密货币全是 Meme 币、技术毫无意义的观点曾风靡一时,但现在 Meme 币的交易量已经从最初的 20-30% 降到 10% 甚至更低。市场对真正的技术创新和实质性进展的热情越来越高。如果你还觉得所有技术都没价值,那今年你真的是大输家呀。

  4. 转投人工智能的人
    tom 认为,放弃加密转向人工智能的人是最大的输家。这简直是经典的“游戏结束,我们回来了”场景。资产价格下跌时,投资者撤退,开发者转行,市场情绪低迷,但加密货币总会以新姿态回归。我认识不少人,他们要么卖掉了加密货币,要么关掉了公司,转而投向其他行业。这真是个遗憾,因为在这个领域,没有坚定信念是很难成功的。那些缺乏信念转向 AI 的人,现在可能会后悔哦。 今年的惊喜,非 Pump.fun 和 BonkBot 莫属。🤯 记得年初时我们就聊过 Pump.fun,那会儿它才刚起步,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资产创建方式。要是没有 Pump.fun,meme 币的迅猛发展真是难以想象。至于 BonkBot,它是一款专注于 meme 币交易的 Telegram 机器人,营收方面真是个隐形冠军!两者都在首年就实现了 1 亿美元的营收,meme 币的基础设施发展速度让我目瞪口呆。

Tom 说:

他有两个惊喜要分享。首先是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的推出,竟然有总统候选人与 DeFi 代币牵扯上关系,Trump 竟然还持有钱包,这情况绝了!😲 更不可思议的是它的销售表现,按理说普通的 meme 币或 NFT 应该很快售罄,但这与总统相关的 DeFi 代币却只卖出了 25%,销量还在持续下滑,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再谈谈 Tarun 提到的观点,早在2024年初我就预测应用层会产生大量收入。像 Photon、Banana Gun 甚至 Uniswap 这些应用,收入都突破了数亿美元,超越了大多数 DeFi 协议。虽然没预见到 meme 币基础设施的表现,但应用确实表现不俗,收入和盈利能力都让许多协议自愧不如。

Haseeb 表示:

他最大的两个惊喜是,首先「Tap to earn」模式的崛起,虽然现在消息不多,比如 Hamster Combat 游戏在伊朗都引起了军方的关注。其次,今年没有发生重大的加密货币安全事件(L1/DeFi),这说明行业的安全性有了显著提升。虽然 TVL(总锁仓量)回升,但没见到往年那种巨额损失,这真是个好兆头。

Robert 补充:

他想谈谈基础设施层面的变化。Solana 和 Base 的崛起,让人惊讶。这两个平台因低交易费用和便捷的代币发行机制,在新用户活动上表现得相当出色,采用速度和规模远超预期。


最佳新机制


Tom: 我觉得 Pump 的绑定曲线和 LP 锁定机制绝对是个热门话题,能第一个说出来我真是心里乐开了花。

Robert:
最佳机制在我看来是「收益放大」模式,像 Ethena、Usual 这些稳定币项目都采用了。核心就是把某个资产(比如套利交易、国债等)产生的收益只分给一部分用户,从而大幅提升收益率。举个例子,如果底层策略的年化收益率是 5%,但只有四分之一的用户参与分配,这部分用户的收益率就能飙升到 20%。这个机制在 Ethena 的发展中可谓功不可没,未来几个月肯定会有更多项目跟风。

Tarun:
从我这儿看,今年有两个特别亮眼的机制创新。第一是 meme 币的流动性引导机制;第二是基差交易相关的创新,尤其是做市商借贷池(Market Maker Lending Pools)。这个借贷池最早是 GMX 在 2021 年底推出的 GLP 池,现在已经演变出 Solana 上的 Jupiter JLP 池和 HyperLiquid 的 HLP 池等。

这种机制的创意在于解决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一个大难题:在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所能直接给做市商提供抵押贷款,但去中心化交易所之前可没这个待遇。借助这些借贷池,想要收益的用户可以把资产存进去,永续合约交易者则能借用这些资产做市,同时支付费用给存款用户。这让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的资本效率大幅提升,也让交易量创下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像 HyperLiquid 这样的项目飞速发展,正是因为借贷池机制的助力。目前 Jupiter 的 JLP 池规模已经达到 15 亿美元,这些基础设施为链上基差交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尽管去中心化永续合约交易在资本效率上可能永远无法完全赶上中心化交易所,但这个机制确实缩短了二者的差距。

Haseeb:
这真是个重要的创新。那么关于这些借贷池的具体运作方式,比如 JLP 或 HLP,有没有特定的第三方在运营呢?

Tarun:
这得看具体项目!像 GMX 的流动性提供是程序化的,目标权重则由治理或多签来决定;而 HyperLiquid 的 HLP 则是由项目团队直接管理策略。JLP 和 GLP 有点像 AMM(自动做市商),任何人都能来套利。关键就是这个机制让想要盈利的 LP 用户和需要资金做市的交易者之间实现了完美对接。


最佳 Meme 🎉


Haseeb:
我投票给 Justin Sun 的生日照。大家可能还记得,这位在行业里备受瞩目的企业家,生日那天发了一张照片。那照片明显是 AI 生成的,居然有 14 根手指!这可能是加密界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最尴尬的瞬间,但这个梗让我印象深刻,想我会记住好久。

Robert:
严格来说,这可能不算典型的 meme,但我把最佳 meme 颁给 Pudgy Penguins(胖企鹅)了。也许是因为他们刚推出 PENGU 代币,开盘时估值达 50 亿美元。虽然我不持有 Pudgy Penguins 或 PENGU 代币,但不得不承认他们在熊市中持续建设,把一个普通的 meme 通过不断推广和深度运营,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现在他们推出了企鹅玩偶、meme 币等周边,社区也发展得很蓬勃。

Tarun:
我要选 Bonk!主要因为 BonkBot 的营销简直天才,帮助 Bonk 在一年内从接近零增长到数十亿美元市值。如果要说 Solana 生态中最成功的「蓝筹」meme 币,那就是 Bonk 了。

Tom:
这个选择确实难,但我想提名 Hugo Martingale,这个 Polymarket 实习生的 Twitter 账号运营得非常出色。他们的内容新鲜有趣,评论区也总是妙语连珠,真是个优质账号。

Haseeb:
我很高兴看到不是所有人都选了 meme 币。说实话,今年我们讨论 meme 币的话题太多了,希望明年能少一些这样的话题。


最佳 / 最差转型 🔄


Robert:
微小发报道:

最佳转型奖和最佳复苏故事奖合并授予 MicroStrategy。虽然他们早在五年前就决定从平庸的商业智能软件公司转型为比特币杠杆 ETF,但2024年才是真正让市场认可这一转型的时刻。🌟他们不仅突破了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历史高点,还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商业模式: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以高于比特币的溢价获取资金,然后继续购买比特币,形成了一个永续的资金循环机制。

Tarun提名了 Babylon 协议。虽然他们的技术转型始于2023年,但2024年才真正实现。Babylon 最初为 Cosmos 链提供比特币时间戳服务,后来开发出「远程质押」技术,允许用户用比特币作为抵押品进行质押。现在他们的总锁仓价值已达到60亿美元。从单一的时间戳服务转型为如此规模的业务,可谓是一场成功的商业模式转型之一。

Tom提名民主党的「最差转型」。从特朗普在海湖庄园的事件,到拜登发布数字资产相关行政声明,再到 Kamala 对加密货币投资的模糊表态,整个过程显得非常混乱。相比之下,特朗普采取了简单明了的策略,顺应民意,比如「释放 Ross」等。民主党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就像在球门前两英寸处射门却完全打偏,令人失望。

Haseeb选择了 NFT 社区向 meme 币转型作为最佳转型。例如,Miladys 推出了 CULT 代币,Pudgy Penguins 推出了 PENGU,这些 meme 币的市值甚至超过了原本的 NFT 项目。有趣的是,这种转型并没有招致社区反对,大家没有指责他们偏离 NFT。虽然这些代币似乎没有实际用途,但这种策略却意外地成功。可能是因为公链选择的缘故,优质 NFT 项目多在以太坊,而 meme 币更多在 Solana 上发展,这种摩擦可能解释了转型来得相对较晚。

Tom再次提到,加密货币领域有趣的是,简单的「氛围币」(Vibe coin)有时比那些试图创造严肃价值的代币更受欢迎。这似乎证明了一个道理:发行新代币时,过于复杂化并不必要,人们更喜欢拥有多个简单的代币,而不是一个复杂的转换机制。💡 微小发报道

我认为 MakerDAO 改名为 Sky 的品牌重塑计划就是个大失败。明显的证据就是,重塑后大家还是叫它 Maker,而不是 Sky。虽然 DAI 依旧在 USDS 前占据巨大市场,但听说他们正考虑撤回这个品牌重塑,显然这是个没必要且效果不佳的决定。🤦‍♂️

比特币 L2 项目也是我心目中的最大失败。年初时市场对它们寄予厚望,认为这会带来数十亿美元的 TVL,大家都觉得比特币生态会拥抱 DeFi。但事实却是,尽管有多个项目上线,它们却沦为「鬼城」。几乎没有人讨论这些项目,创始人们也很少提到要在比特币 L2 上推出新项目。😬

再说名人代币(Celebrity Coins),这也是个重大的失败。曾几何时,大家认为名人代币会比普通的 meme 币更受欢迎,毕竟有明星背书,比如 MOTHER 就是其中之一。但这些代币本质上只是社交代币,随着时间推移,它们的表现惨不忍睹。当初市场觉得这是个巨大的机会,但现在看来完全是个空谈。🙄

Friend.tech 绝对值得提名,它引发的社交金融(Social Fi)热潮如今也是陨落。今年早些时候,Friend.tech 被认为是加密领域最火的项目,但发展周期极其短。从最初的火热到推出 V2 版本和 Friend 代币,再到迅速消失,产品和代币几乎归零,真是少见的自我毁灭项目之一。虽然像 Farcaster 这样的项目还在努力,但整个加密社交领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24 年最佳逆袭故事


我要提名 Coinbase。在加密货币价格下跌时,Coinbase 经常成为市场的「出气筒」。2023 年他们裁员数千人,大家都觉得他们可能要倒闭。但随着比特币 ETF 的推出,Coinbase 作为托管方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虽然他们的海外业务不是特别突出,但正在稳步增长。此外,他们在与 SEC 的诉讼中获得了暂缓执行,算是赢得了一系列重要胜利。值得一提的是,这是 Coinbase 连续第二年被评为最佳复苏故事,这种「双重复苏」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我要提名 Magic Eden 🚀。曾经被视为 OpenSea 和 Blur 后的「二线」NFT 交易平台,但他们的转型真是个奇迹。通过进军比特币生态,特别是在 BRC-20 代币和 Ordinals 的布局,交易量直线上升,表现也在 Solana 生态系统中相当出色。最近还推出了平台代币,完美演绎了转型之路。

Robert:

提名的还有整个 比特币 ETF 生态系统 💪。经过多年拒绝与失败,今年终于迎来突破,得益于 Grayscale 起诉 SEC 并胜诉,比特币 ETF 的成功也为以太坊 ETF 铺平了道路。这些 ETF 产品的表现相当亮眼,简直是从「死亡」中复活的典范。虽然有人说这像是「赢家」故事,但 BlackRock 等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的实力不容小觑。

Tarun:

我选择 Move 生态系统 作为最佳复苏故事 ✨。Sui 的市值已达 500 亿美元,Movement 启动资金超 50 亿美元,众多 DeFi 协议也在这些公链上推出。2023 年第三、四季度,Move 生态系统似乎被忽视,但他们通过优化用户体验等措施,实现了强势复苏。

主持人: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加密市场,即使经历低谷的项目,只要有正确的战略和执行力,依然能够华丽复苏。这也体现了这个行业的韧性与创新能力。


2025 预测


Haseeb:

我有三大预测。第一,比特币会触及 15 万美元 后回调;第二,DeFi 代币将迎来 爆发性增长;第三,AI 相关代币价格会大幅上涨,但底层协议的实际应用可能有限。

Robert:

对比特币我更乐观,预计它会达到 18 万美元,但不会急剧回落。另外,我认为美国会首次出台针对加密货币的专门立法,这是行业的重要里程碑。最后,我预测会出现一个引发媒体关注的 AI 加密骗局 事件。

Tarun: 我的预测聚焦三个要点:

  1. 整合浪潮:应用链和 L2 赛道即将迎来一波合并潮,原因在于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以及交易量的高度集中。
  2. AI代币市值:与AI代理相关的代币市值将至少翻五倍,从当前的100亿美元大幅提升。
  3. Solana通胀率:Solana的通胀率将降低至少25%。

Tom的预测

  1. 金钱游戏主流化:像Farcaster或“按钮”这样的金钱游戏将实现主流化,并可能在TikTok等平台上引发病毒式传播。
  2. 新ETF获批:我们可能会看到新的加密资产ETF获批,但很可能是像XRP或莱特币这种比较传统的币种,而非加密社区所期待的新兴资产。
  3. 安全事故风险:未来可能会发生一次重大的应用层安全事故,可能源于供应链攻击或程序库漏洞。

image

Reminder: Develop a sound understanding of currency and investment, approach blockchain rationally, and stay aware of risks. Report any illegal activities to the authorities
温馨提醒,请广大读者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 English ·
  • 简体中文 ·
  •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