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ik推动以太坊基金会改革,未来何去何从?

2025-02-03 10:22:57
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正推进以太坊基金会的改革,旨在提升专业性和透明度,但面临信任危机和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

微小发报道:

1月18日,以太坊之父Vitalik发文,宣布对以太坊基金会(EF)领导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消息就像投下了一颗炸弹,瞬间引发热烈讨论。大家的反应各异,有人认为Vitalik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有人指责EF的领导层早该清理门户,更有评论直言以太坊面对Solana崛起的压力,Vitalik急了。

但显然,这股焦虑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

1月22日晚,以太坊生态中的重要项目Lido的创始人Konstantin Lomashuk转发了一条关于“第二个基金会”的推文,随后澄清这仅是一条普通推文,而非新基金会的成立。去年9月我们曾在文章中探讨以太坊生态的疲态,提出了三味“药方”,如今看来,果然没有错。

不过,更关键的问题来了:如何让以太坊生态重现辉煌?EF的改革究竟能否成为复兴的曙光? 微小发报道将在本文中深入分析EF改革的可能性及以太坊生态的未来走向,为大家提供参考。


光与影:以太坊基金会的双面人生


1月18日,以太坊的灵魂人物、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表示,EF的领导层改革已持续近一年。换句话说,2024年,Vitalik主导的EF领导层已经开始了自我革命,但目前来看,阶段性成果并不明显。这场自我革命的效果,暂时是微乎其微的。


改革信号:聚焦生态,非政治与意识形态


鉴于此,Vitalik明确了此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 提升EF领导层的技术专业水平;

  • 加强与生态系统新老参与者的双向沟通,肩负支持用户(个人和机构)、应用开发者、钱包及L2的责任;

  • 引入新鲜血液,增强执行能力和速度;

  • 支持开发者:更加积极地扶持应用程序开发者,确保用户(尤其是应用层用户)能真实体验到隐私、开源和抗审查等重要价值观和基本权利🔐。

  • 去中心化与隐私技术:持续强化去中心化、隐私技术及以太坊链的应用,特别是在支付和资金管理方面💰。

他还特别强调,EF 变革的目标不包括:

  1. 意识形态转变:不想从女性化的 wef soyboy 心态转向青铜时代的心态,简单来说,就是不想从温和、情感的视角转向只讲实际利益与成功的男性视角。

  2. 游说监管:不打算去游说监管机构和政治人物,尤其是在美国,不想冒着损害以太坊作为全球中立平台地位的风险⚖️。

  3. 利益者竞技场:不想成为既得利益者的竞技场。

  4. 中心化组织:不想变成高度中心化的组织,甚至也不想成为以太坊的“主角”。

最后,他表示:“这些事情不是 EF 所做的,这点不会改变。欢迎那些有不同愿景的人们创办自己的组织。”🤝

细想一下,Vitalik 提到的目标大致是:坚持技术导向,保持去中心化理念,坚定推进 L2 发展路线,但具体措施却仍然不明确。显然,Vitalik 对于 EF 的改革依然停留在表面,结果可想而知。


EF 的争议焦点:透明度、工作量、砸盘速度


回到 EF 目前的困境,笔者认为主要源自以下三个方面: 信息透明度不足 🤔
不仅仅是基金会的资金使用模糊,公示的延迟也让人觉得与 Solana 生态的高效形成了鲜明对比。去年 12 月,EF 发布了 2024 年第三季度的资助项目更新报告,累计资助金额达到 12,848,780.33 美元,涉及的领域包括社区教育、共识层、密码学与零知识证明、开发者体验与工具、执行层、L2、协议增长与支持等。其中,社区教育项目占据了最高比例,像 Blockchain Summer Bootcamp、BlockHack、Building Builders 等活动都在其中。此外,基金会还在支持 Lighthouse、Nimbus、Grandine 等共识层客户端的开发,以及 Web3.js、OpenZeppelin 账户抽象合约等开发工具。值得一提的是,我了解到的情况是,EF 的资助款项并没有经过第三方独立机构的审计。😳(如有相关例证,欢迎指正说明)

决策集中化的问题 🧐
由于地区和时间等限制,EF 的资助决策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种情况其实也不让人意外。这导致了一些为生态发展贡献的社区成员的努力得不到应有支持。1 月初,以太坊新闻周刊(Week in Ethereum News,简称 WiE)创始人 Evan Van Ness 曾发文称:“由于与 EF 领导层的对话,我宣布这份新闻通讯将停止运营,因为他们认为继续运营 WiE 没有价值。在 2024 年,WiE 仅获得极少的资金支持,虽然这些支持大多是象征性的,但 EF 领导层选择切断这微不足道的支持,明确表明 WiE 将会立即结束。”

工作量证明缺失 🔍
关于 EF 的工作,外界无法看到有效的工作证明。虽然以太坊生态已经转向 POS 机制,但在组织层面,POW 仍是最直接且相对高效的运作模式。在这方面,EF 可谓是反面教材。“你做了什么,和别人知道你做了什么”,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 此外,组织架构影响深远。这也是最近加密圈热议的焦点之一。加密 KOL @0xAllending 提到,"Solana 能在区块链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用公司化的理念和强度去挑战 ETH 的市场地位"。相比之下,以太坊生态,尤其是 EF,依然停留在"去中心化社区自治、高层领导+中层研究员/开发者+普通社区成员/持有者"的组织形态,打着"世界计算机"的旗号,梦想着大规模采用,这简直就是在做白日梦。😴

砸盘速度惊人。这是大家对 EF 最大的吐槽之一。并不是说其他生态没有类似的卖出代币行为,而是 EF 的砸盘总是像是阶段性见顶的信号,往往在这个时候,"以太坊信仰、坚定 HODL ETH" 的声音就消失了。根据 Lookonchain 的数据,自从 EF 在12月17日售出100枚ETH后,ETH的价格已经下跌了约17%。在2024年的32笔交易中,EF卖出了4466枚ETH(约合1260万美元),其中15笔交易是在短期内的最高点卖出的。💸

EF 长期以来都是"Top Signal"

值得注意的是,Token Terminal 的数据显示,以太坊 L1 网络的收入急剧下降,自2024年3月以来下跌了99%。3月5日,以太坊 Layer 1 的收入达到了3500多万美元的峰值,而到9月2日,每日收入已跌至约20万美元,创下年度最低点。加密分析师 Kun 警告,如果继续这个趋势,L2 网络可能会主导市场,甚至可能抛弃以太坊的主网,特别是在消费者应用方面。尽管到2024年底,收入恢复到了 Dencun 升级前的水平,但以太坊主网的协议收入颓势已然显现。

背后的原因,傲慢与偏见或许是关键。 ef 研究员 justin drake 去年 12 月初放话,solana 的辉煌时代快到头了,不会对以太坊造成威胁。虽然 solana 确实势头强劲,但 drake 指出,以太坊更关注长期收益(这话是不是听起来很耳熟?)。“solana 现在处于顶峰,但我认为这也意味着它黄金时代的终结。因为它在延迟和吞吐量上的所有优势会消失,根本上架构的差异让它不具备可扩展性。”目前,以太坊的开发者们非常依赖第二层技术来实现更快、更便宜的交易。他说:“以太坊的 L1 正在与比特币的生态系统竞争,而 L2 网络则在与 solana 角力。所以,solana 的竞争根本不在以太坊 L1 的职责范围内,我们应该专注在安全和健康上。因此,如果 solana 有竞争,应该来自应用程序和 L2 网络。”

有趣的是,以太坊新闻周刊创始人 evan van ness 在回应一则即将关闭的推文时,把“solana”叫成了“sqlana”,似乎在暗指 solana 是一个中心化数据库,评论区也有人提到这个点。资深节点运营商 @justdoingitbig 表达了困惑:2018 年,比特币信徒嘲笑以太坊节点像“集中式数据库”;而现在,以太坊的支持者们也在干同样的事。

只能说,历史总是如此相似

关于 ef 的看法,个人观察大部分以太坊社区成员依旧持正面态度,表达不满的主要是 eth 交易员或市场散户。或许社区成员 fishbiscuit(@not_qz)的观点能代表不少“ef 忠实粉丝”,他之前回应了社区对基金会的几项质疑,澄清道:

  • 社交媒体活跃度:和 solana 基金会一样,ef 过去主要转发内容,但最近开始更积极发布动态;
  • 链上使用:基金会已经质押了 42,000 eth 来支持客户端开发,同时资助了 eip-1559 nft、beacon book 等链上项目,还通过主网和 L2 发放资助。devcon 等活动也支持加密支付;
  • eth 抛售:针对基金会被指责抛售 eth,他指出,基金会这样做是为了平衡市场压力,并呼吁社区避免双重标准,同时强调基金会面临的监管挑战。他呼吁大家理性看待基金会的贡献,并鼓励更多建设性讨论。 不得不承认,尽管 EF 遇到不少问题,社区的宽容态度依旧令人惊讶。

这在某种程度上再次印证了一个真理:屁股决定脑袋,既然已经乘上以太坊这艘船,那就只能一起风雨同舟。


矛盾焦点:重压下的 Vitalik、受攻击的执行董事 Aya 与分裂的以太坊社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EF 变革所引发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指向以太坊创始人 Vitalik、EF 执行董事 Aya 以及如今深陷分裂问题的以太坊社区。


以太坊精神领袖的两难选择:主动变革 VS 旧日情谊


自 18 日发布 EF 变革消息后,Vitalik 可谓身处风暴的中心:一方面,ETH 价格表现不佳,加之 ETH 生态发展已经脱离高速增长期,亟需改变;另一方面,EF 核心团队也迎来转型阵痛,标志性事件包括「EF 研究员 Justin Drake、Dankrad Feist 加入 Eigenlayer,核心研究员 Danny Ryan 去年离开 EF」,旧日的「革命情谊」正在经受考验。

最近,以太坊早期核心开发者 Eric Conner 宣布退出以太坊社区,引发热议(尽管据某位社区成员透露,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告别”),但不同于以往的是,他曾表示,随着 Vitalik Buterin 渐渐淡出,EF 的不透明性与社区的脱节感愈发明显。他指出 EF 现状呈现出“反胜利和竞争心态”,这让许多社区成员开始质疑是否继续留下(这与 Vitalik 之前提到的“改革宣言”并不一致)。

根据 Rootdata 网站的数据,目前 EF 已离职员工总数达到 11 人,其中包括早期的 BD 人员以及主导 POS 转型的 Danny Ryan。去年 5 月的一张图表显示,大多数离职的 EF 成员选择了启动自己的项目,当然,他们大多仍然活跃在 EVM 生态体系中。

2024 年 5 月 EF 相关成员信息

EF 离职员工表

  • EF在职人员动态
    包括执行董事 Aya、协议支持负责人 Tim Beiko 以及研究员 Justin Drake 在内的多位EF成员,近期引发了不少讨论。组织管理的混乱逐渐浮出水面:以太坊基金会的研究员 Alex Stokes 最近宣布与 barnabe.eth 一同担任 EF 研究部门的联合负责人,许多人在此之前竟然不知道,EF的研究部门竟然涵盖了应用研究小组、共识研发、密码学、协议安全和 RIG 五个团队。这就像 Tim Beiko 在 X 平台发布新进人选信息时,大家才意识到人员流动如此僵化一样。

  • EF人员总数:16人

    复杂的组织管理引发了众多质疑,很多声音直指执行董事 Aya。

  • Vitalik 的出面回应🦸‍♂️
    为了保护自己的「战友」,一向冷静的 Vitalik 不得不出面,扮演起「独裁者」的角色。1月21日,他在回应社区质疑时表示:“决定新一届 EF 领导团队的人是我。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为 EF 提供一个『合适的董事会』,但在此之前,只有我一个人。如果社区成员对 EF 领导层施加压力,实际上是在创造一个对顶尖人才不利的环境。”


  • Aya 的中庸之道🧘‍♀️
    可能很多人对 EF 执行董事 Aya 不了解,但她可是以太坊生态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在《路在何方?浅析以太坊生态当前面临的 3 大抽象问题》一文中,我们提到过她在2019年的访谈中谈到:“当涉及到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区块链(比如现在的以太坊)时,前进的道路可能不仅仅有一种、两种或三种声音,而是许多种声音。我们的工作是协调,而不是做出实际决策。决策可以由我们的成员完成,他们当然可以是决策制定过程的一部分,但并不一定是全部。” 在2023年6月的《连线》杂志访谈中,Aya 表达了她对加密货币投机潮的看法。她说:“如果我只是一个人在说‘不’,这根本没有意义。因此,我努力在大家中传播这种心态,就像一个禅宗信徒。只要这种心态深入人心,人们就能在没有金钱、惩罚、规则或法律的情况下,获得动力。*这是因为我们在思考如何在我和EF离开后保护以太坊文化。*如果这种心态能够变成‘禅’道,那将是太棒了。”

Aya的观点和Vitalik的看法相当一致,这也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反对。许多人开始攻击Aya,呼吁她应该辞职,还有人提议由Danny Ryan接任EF执行董事。面对压力,Ryan不得不出面澄清:“EF执行董事Aya为以太坊的发展贡献良多,请不要随意攻击她。”他还重申:“不论有没有我,EF都在持续发展并变得更好。相信以太坊社区会以尊重和理性的方式进行发展。”

根据LinkedIn的信息,Aya毕业于美国西雅图州立大学商学院,之前曾在加密交易所Kraken负责日本地区的工作,2018年加入EF担任执行董事至今。


碎片化的以太坊社区:共识、流动性与注意力


以太坊社区当前面临的第三大矛盾是“碎片化”——

  • 首要是以太坊的价值、作用、使命、愿景、短中长期目标等方面的共识碎片化;
  • 其次是L2路线导致的以太坊生态中资金流动性的碎片化,ETH失去了价格支撑;
  • 最后是加密货币行业最紧迫的注意力碎片化问题,过去的注意力焦点渐渐从人气较高的ETH转移到了热点集聚、造富效应明显的Solana。 在这个领域,Solana 生态的思路显得尤为明确。联合创始人Anatoly Yakovenko曾直言不讳地表示:“Solana 是一个纯粹的区块链,没什么 DA 层、L2、L3 的干扰。它就是简单又快速。”他还提到,“多个 L2 其实没啥意义,如果一个 L2 能处理并行执行,那它就能把所有的 blobs 空间用尽,满足所有用例。”他认为,关键底层智能合约只需6个,任何增加业务风险的开发者选项都是负担。同时,在与EF研究员的辩论中,他提到:“以太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DA长期价值的不确定性,还有ETH的‘超声波货币’愿景的不确定。”这个观点得到了Uniswap创始人Arthur Hayes的认可。

当然,要摆脱困境,以太坊得有更清晰的解决方案。


以太坊的三维解法:思路、沟通与定位


结合以上信息,个人认为EF解决“以太坊困境”的思路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放下偏见,放下执念


首先,以Vitalik为首的EF领导团队需要调整心态,停止执念于长期的“世界电脑”目标,而应关注短期和中期的实事。

在这方面已有所进展,比如以太坊基金会宣布启用新的X账户、成立了面向华尔街的ETH营销部门Etherealize(得到了Vitalik和EF的支持),还决定通过3/5的多签钱包使用50000枚ETH(约合1.5亿美元)来参与以太坊DeFi生态。

此外,最新消息指出,Vitalik终于意识到不必再坚持“保持以太坊主网生态的中立性”,而是开始鼓励Layer 2通过一定比例的费用支持ETH。这可以通过销毁部分费用、永久抵押或将收益捐献给以太坊生态系统的公共产品来实现。想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可以查看《舆论重压下,Vitalik 发文喊话 L2:回头支持 ETH 吧》。 在“削藩”这事上,一旦行动起来,EVM 系统里的“鬼链”问题肯定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倾听社区,保持沟通


EF 可不能再像鸵鸟一样,把头埋沙子里,对外界视而不见,漠视社区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 EF 内部包括 Vitalik 并没有“皇帝”的名号,但确实有“领导者”的角色。因此,“亲贤臣,远小人”这条忠告很重要,别因为有人为了拿到 Grants 而给你拍马屁就被迷了眼。

少点学术争论,多点组织内部代表人物的定期 AMA——技术的就聊技术,市场的就谈市场,至于那些只会空谈、随便做决策的人,赶紧请他们离场吧。

💡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信息茧房的存在而自缚手脚。


💰价值存储还是支付手段?这是个问题


最后,ETH 和以太坊网络的定位也是个大事。目前好多 L2 网络导致的碎片化问题,加上 ETH 以前的既得利益集团力量太大(获利盘多得让人头疼),让 ETH 的价值存储功能实现难度陡增,单靠“数字白银”的说法,市场已经很难接受了。

支付手段更符合市场需求,Base 生态提到的 Coinbase Wallet 消费者链可能会是以太坊未来的一个生态重心。尽管 Vitalik 坚持以太坊生态的中立和去中心化,短期内与美国相关的合作可能推进缓慢,但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是必须面对的。

此外,Aave Chan Initiative(ACI)创始人 Marc Zeller 之前提到,“要解决以太坊基金会的问题,得把 EF 剩余 ETH 转换成经过市场检验的 LST 组合,削减 95% 的当前补贴,特别是像‘在沃库塔运行节点’这样的倡议,别抛售 ETH,而是用 LST 在 Sky/Aave 借出稳定币,同时降低运营成本”,这也是个不错的建议。

当然,关于“解雇 80% 的非开发人员和现任领导者”以及“将官方账号交给几位活跃的 ETH Maxi 运营”的提议就有点片面了。 以太坊生态曾经的 ultrasound.money 社区,曾经吸引了众多 ETH Maxi 的热情,但最终却如昙花一现,让人唏嘘不已。随着 EF 的变革,相关社区或许会迎来新的机遇。🤔

💡 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 💡

在以太坊生态的发展初期,EF 的无为而治确实推动了生态的快速成长。然而,经历了多个牛熊周期后,若想实现「mass Adoption」的宏愿,就得寻求新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沉迷于「以太坊是加密第一生态」的辉煌过去,固步自封,拒绝进步。

TRUMP 代币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人们踏入加密货币的世界,毕竟,造富效应吸引人实属正常。在与隐私、数据作斗争的 Web2 时代,眼球效应和财富热潮正是加密世界给传统金融带来的「特洛伊木马」。未来,当加密经济与全球金融体系更紧密地结合时,我们将看到加密的光芒照耀整个宇宙。🌌

当我们剔除错误答案时,才能更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加密世界提出的新挑战。💪

关于这一点,我相信有无数人和我并肩作战,希望你也是!

Reminder: Develop a sound understanding of currency and investment, approach blockchain rationally, and stay aware of risks. Report any illegal activities to the authorities
温馨提醒,请广大读者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 English ·
  • 简体中文 ·
  •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