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经济的真相:按时解锁的危害与解决方案
微小发报道
比特币是我们的救星,拯救了经济于法币洪流中,但在 Web3 里,我们却在自掘坟墓:通过按时间解锁的方式,继续滥发代币。
“低流通、高 FDV”:表面现象背后的真相
自从2024年5月币安研究院的报告把“低流通高 FDV”推向风口浪尖后,大家的讨论多停留在表面,真正的问题却被忽视了。要问的关键在于:
- 市值和 FDV 之间的差距为何存在?
- “低流通、高 FDV”带来的问题是什么?
市值 vs FDV:加密行业的独特难题
传统金融(TradFi)中为何没有“低流通量高 FDV”的烦恼?因为这真的是加密行业的专属问题。
在传统金融里,市值(Market Cap)是基于所有已发行的流通股计算的,包括 IPO 后的锁定股。而且,稀释性因素(如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单位)几乎可以忽略,所以 FDV(完全稀释估值)与市值的差距不大。新股发行通常通过融资或股票分拆完成,这些操作会立即影响股价。
而在加密行业,许多项目是沿袭了中本聪的代币经济学遗产:有限的总供应量和较低的初始流通量。这直接导致了“加密 FDV”(Crypto FDV)与“传统金融 FDV”之间的根本区别:后者只考量衍生品转化为股份时的微弱稀释,而前者则包含了所有未来可能增发进入市场的代币。
加密 FDV 的概念一旦放到传统金融里,就变成了 未来所有可能增发的股票数量。虽然这理论上能算出来(因为公司有“授权股票上限”),但股东决议一提高上限,这个数字就基本上变成无穷大了。
TradFi FDV VS Crypto FDV 🤑
在用这种合理方式比较时,大家可能会开始质疑,加密行业的 FDV 定义:按 当前现货价格 和未来 所有可能发行的股份/代币 来估值,真的靠谱嘛?答案显然是“不靠谱”。如果代币能像美国财政部那样无限制印刷,那么公司/项目的估值就会变成无穷大,这不是开玩笑。
那我们干嘛在加密行业用这么荒谬的 FDV 指标呢?其实在 TGE(代币上市)前,可能真的需要以此为融资基准——但 TGE 之后就不一样了。在 TGE 前,VC 会根据一定的总供应量投资一定比例的代币。 一旦代币上市,FDV 就没啥意义了,市值才是王道。 所以大家为啥不讨论比特币或以太坊的 FDV,因为只有它们的市值才重要。(顺便提一下,以太坊的总供应量没上限,就像传统金融那样公司能无限增发股票,所以根本算不出 FDV。)
所以,面对“低流通、高 FDV”这一难题,FDV 其实没那么重要(更像是个“替罪羊”),那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按时解锁:真正的罪魁祸首 🔑
虽然大多数项目都模仿比特币的 有限总供应量和低初始流通量,但他们没抓住代币经济的真正精髓: 以需求驱动释放,而不是按时间释放。
比特币的出块机制常被误解为纯粹基于时间(这得感谢那个著名的“四年减半周期”),但其实是需求在驱动。关键机制如下:
- BTC 的释放量(区块奖励)和挖矿的区块数量挂钩;
- 如果奖励(本质上就是 BTC 价格)不足以吸引矿工,那么新的 BTC 就不会被挖出;
- BTC 的价格最终是由市场需求驱动的,因为它的供应机制是固定的。
BTC 减半:看似按时间释放,实际上是需求在操控🎮 需求驱动的代币释放💡符合经济学基本原则:新货币或代币只在系统真正需要时才会发行。相比之下,大部分加密项目(特别是那些融资过的)都遵循“按时释放”的方式,这其实是导致“低流通、高 FDV”问题的罪魁祸首。
时间释放代币的最大缺陷在于 供需失衡 🔄。供应量被严格写入智能合约,而需求却是不可预测的。项目方通常会发布看似合理的路线图来证明释放计划的合理性,但这些计划往往难以实现。结果,代币的增发可能是为了满足根本不存在的需求,甚至是在需求缩减的情况下(实际上,需求的高峰往往是在 TGE 前的空投期间)。这样一来,代币价格就会随着解锁而持续下跌。
按时释放:可预测的供应 vs 不可预测的需求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 利益冲突 ⚖️。许多项目对团队、VC、社区和国库的解锁时间表各不相同。虽然这看似优待某些“弱势群体”(如社区),首先释放他们的代币,但实际上却导致了利益冲突——反映了机制设计的严重缺陷。典型情形如下:
- 解锁前,社区/散户预测增发代币会带来抛压,提前退出市场;
- 项目方预期解锁,通过制造利好消息和做市人操作来抬高币价,吸引散户买入;
- 解锁后,项目方不得不与 VC 竞争退出,双方常常通过做市商来协调出货。
这种利益冲突将项目方和 VC 与社区置于对立面,破坏了信任,导致许多 VC 币在 TGE 后表现不佳。
按时解锁的恶性循环
按需释放代币:唯一的解决方案🚀
对于那些会进行增发或解锁的项目,唯一符合经济学原则的解决方案就是 按需释放 ——这尤其适用于包含解锁机制的 VC 币(不包括以迷因币为主的 100% 全流通代币)。
按需释放的两大核心优势,直接解决了按时释放的根本问题:
- 供需平衡 :新代币只有在存在额外需求(如代币消耗)时才会被释放,从而避免了计划性通胀;
- 利益一致 :只有在社区/市场对代币产生额外需求(例如协议交互)时,才会触发解锁,确保团队、VC 和社区的利益是一致的。 引入新风险🔍:项目方与 VC 解锁周期的不确定性。一旦社区失去互动,代币需求就会消散,新代币便无法释放或解锁。难道不该由项目方和 VC 来承担这种风险吗?如果没有这种风险,Web3 行业就只能是攒局者与社区之间的零和游戏,甚至可能沦为金融骗局。
接下来,我会详细分析如何设计一个公平的按需释放代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