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链抽象的九大误解:安全性与成本分析
最近,链抽象这个词在中英文社区的热度直线飙升,Uniswap、Safe等项目的大佬们纷纷发声。基于研究员@HelloLydia的链抽象系列,微小发报道总结了围绕这一概念的九大误解。
链抽象(Chain Abstraction)可以简单理解为—— 让用户摆脱与多个链手动交互的麻烦体验。
01 🔗 链抽象=跨链桥?
链抽象和跨链桥的底层逻辑完全不一样哦。
跨链桥其实是用户为了达成某个目标,额外使用的工具。
而链抽象则消除了这一障碍,用户可以直接用链上的余额来完成dApp的使用或转账—— 不再有“跨”的概念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链抽象简直是跨链桥的终结者。
02 💰 链抽象=多链钱包?
链抽象和多链钱包最大的不同在于 流动性整合。
多链钱包只是让用户在入口处更方便,使用dApp时还是得手动切换链。
链抽象则是真正的 整合多链流动性,用户的任意链资产从购买力上都能等效使用,支付gas时可以用任意代币,所以用户只需专注于与dApp的交互。
总结一下:
· 多链钱包→方便切换链的资产管理工具。
· 链抽象→跳过链,直接管理资产和dApp交互。
03 链抽象=账户抽象?
用个非技术的比喻来解释:
· 账户抽象就像拿着锤子找钉子,是以太坊基金会从供给侧出发,进行的技术升级(ERC-4337, EIP-3074等)。
· 链抽象则是发现钉子找锤子,旨在解决一个直观的问题:链太多、基础设施太零散。
显然,链抽象的问题场景非常明确,而这在当今Web3中最为稀缺, 只有真实需求才能推动项目的实际采用和代币的价值。
04 🧠 链抽象=意图?
这部分内容待续,敬请期待! 链抽象与意图,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存在。
意图的广义,其实还是个模糊的概念,而 链抽象可是个成熟的领域,有清晰的定义、问题场景、研究框架和赛道图谱。
狭义的意图则聚焦于技术细节;相比之下,链抽象是个更高层次的概念,能够支持各类dApp的开发。
意图可以和账户抽象、互操作性协议一起,成为实现链抽象的关键技术之一。
05 链抽象 = 用户体验优化?
链抽象可不是简单的用户体验优化哦。 它从根本上把传统的TVL模式(固化、异步且非实时,资产需提前在特定链上才能使用)转变成一个流动的、实时的多链生态(资产随时随地都可以用)。
这基本上重新定义了流动性的概念—— 让多链流动性真正的“流动”起来。
- 对于公链来说:新公链不再需要提前获取和锁定TVL,而是可以一开始就专注于支付、游戏和交易等具体业务。
- 对于用户来说:多链资产分布的概念将消失,不必再在各条链上存钱,只需查看总账户余额即可随时取用。
- 对于开发者来说:在封闭、孤立的生态系统中“重复造轮子”是不现实的,必须要有真正的创新。
06 链抽象 gas 高吗?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 是否提高了各条链上的交易成本:没有。 链抽象交易在各条链产生的成本与用户手动在各条链上挪动资产的成本是一样的。
- 是否增加了额外的gas: 这取决于不同的链抽象解决方案和dApp。以Pariticle Network为例,用户支付的总gas中包含了底层L1的gas,但 这部分相较于外部链是非常低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链抽象还允许项目方补贴gas。部分项目通过优化底层交互(比如引入清算层、交易打包等),可能会降低gas成本。
总的来说: 成本几乎一致(未来可能更低),但体验明显更好。
07 链抽象会带来交互安全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回答:
- 是否干涉了用户决策:没有。 链抽象并不干预用户决策,而是在决策后提升了交互效率。 · 用户权利未被剥夺: 不存在这种情况。在链抽象的交易逻辑下,用户对每次交易的底层交互逻辑保持清楚,依然掌控着不同链上资产的权利。
· 额外安全风险的引入: 这就得看具体的链抽象解决方案和dApp了。设计得当的链抽象方案可以完全保持去中心化和透明。
链抽象的目标并不是干扰用户与dApp的互动选择,而是让用户更顺畅、高效地作出决策。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权利没有被损害,合理设计的链抽象方案能够保持高度安全。😉
08 反正就那么一两个头部链有流量,链抽象就没必要了?
现状可不是「只有头部链」有流量。 C端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流量感知和链的实际运营状况可不太匹配哦。
不仅仅是Base和Solana,像Arbitrum、Mantle这些L2链也积累了不少TVL,虽然C端用户可能没意识到;TON和Aptos的月活跃用户数都超过以太坊;Polygon、Blast、Starknet一年也能创造2000-3000万美元的费用收入。说这些链没流量,实在是不太靠谱。
未来不会只建立在单链之上,更不会「只有头部链有流量」。
单链的未来注定不可能,因为单一链的扩容是有限的,还会遇到风险集中问题,没法把整个Web3都建立在一个状态机上。
未来不会只剩下「头部链和应用有流量」,因为我们看到了以太坊生态内部越来越多样化的L2生态(比如Unichain、Movement),新兴EVM L1强势崛起(如Monad、Sei、Berachain),还有非EVM生态的活跃(Sonic、Sui、Aptos),Appchain的部署门槛也在不断降低(月运营成本甚至低至1000美元)。
总的来说,我们正面临一个不可逆转的多链未来,链抽象的到来没有任何个人意志可以改变。🚀
09 链抽象没有根本上解决碎片化问题?
从两个受众群体的角度出发,我们来看看碎片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
用户问题:碎片化导致用户在不同链间手动桥接,得准备各种 gas 代币,还得频繁管理余额。链抽象解决了这些麻烦。
-
开发者思路:碎片化的解决方案有两种选择:
1)全链部署智能合约,但用户体验仍然割裂。
2)只在一条链上部署,允许所有链的用户访问,流动性无缝引入。这就是链抽象的答案。
✨链抽象已经从用户和开发者两方面解决碎片化问题。
完全统一区块链流动性是不可能的。不同链之间差异巨大,无法实现原子化的等效。
关于链抽象的看法各异,不同群体有不同侧重点,这也解释了 @HelloLydia 13 为何要先澄清误解。只有从根本上搞清楚,真理才能浮出水面。
总的来说,链抽象并非纯粹的「空气叙事」,它是一个有实际需求、界定明确、发展迅速的领域。我们相信,链抽象将惠及每个人,并引领行业下一波创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