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加密货币领域取得成功?Dragonfly合伙人揭示

2025-02-11 09:13:15
Haseeb Qureshi 通过分享个人经验,强调在加密货币领域获得成功依赖于深入的技术理解、人性洞察和创造价值,而非运气。

在加密货币投资的世界里,寻找下一个“百倍牛”机会是每位投资者的终极追求。Dragonfly,这个全球顶尖的加密投资基金,以其独到的眼光和深厚的技术背景而闻名,旗下的投资项目如 Avalanche、Near Protocol、Monad 和 Athena 等可谓星光熠熠。

在《When Shift Happens》播客中,Dragonfly 的管理合伙人 Haseeb Qureshi 讲述了他从职业扑克选手到顶级加密投资者的传奇故事,分享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行业中如何留下深远的影响。节目中探讨了加密投资的核心话题:如何让加密货币成为团队合作的舞台,金钱为何无法买来真正的幸福,如何应对冒名顶替综合症,以及新手投资者常见的失误等。微小发报道对此进行了文字整理。

个人背景


Haseeb: 我是 Haseeb Qureshi,现为 Dragonfly 基金的管理合伙人,我们是一家管理数十亿美元资产的全球加密货币投资机构。回顾我的职业生涯,简直是戏剧性十足:从职业扑克选手到软件工程师,再到创业者,最后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已超过六年。尽管加密货币投资是最具挑战的领域,但也是最让我感到有价值的选择。

主持人:是什么促使您最终决定放弃扑克事业?

Haseeb: 那段时间真是风雨飘摇。我在扑克界已有一定的声誉,但由于一起与学生作弊相关的事件,我的名声遭受重创。同时,我对扑克的热情也在逐渐消退。我不想在50岁时回首,发现自己一辈子不过是在赢别人的钱。这样的生活意义对我而言太苍白了。

于是,我做了一个很激进的决定:只留1万美元作为基本生活费,其余的捐出去或给父母作为养老资金。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迫使自己重新开始。那时我23岁,回到校园学习英语和哲学等非技术课程,作为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简历上写的只有"职业赌徒",这真的让我感到不安。

这个决定让我获得了新的视角。在硅谷当软件工程师时,我的年薪大约十万美元,比起扑克的收入少了不少。但有趣的是,我的幸福感并没有太大变化。真正带来满足感的,是学习新知识、实现个人成长,以及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联系。✨ 扑克与 VC 的异同


反馈周期的对比
主持人:职业扑克选手转型为风险投资人,这跨度可不小。你觉得这两个领域有什么共同和不同之处?

Haseeb:从根本上讲,风投和扑克最大的区别在于反馈周期的长短。

在扑克中,你的决策对不对,几乎瞬间就能知道。比如,你觉得对手在耍诈,决定跟注,结果立马就出来。

而在风险投资中,情况就复杂多了。一个投资的好坏,得等六七年才能揭晓。像我们常看到的,一家创业公司从种子轮到 A 轮看似一帆风顺,但在 C 轮可能突然翻车。这种反馈的延迟对投资者的判断力要求极高。值得一提的是,正是依靠严谨的判断,我们成功避开了 FTX、BlockFi、Luna 这些最后崩盘的项目。

判断的快感
主持人:判断正确时的感觉应该也差很多吧?

Haseeb:没错。这种差异非常明显。在扑克或交易中,正确决策带来的奖励是立刻、强烈的,你能感受到那种多巴胺的瞬间爆发。"我赢了"的成就感非常直接。

但在风投里,成功更像是种树:没有那种戏剧性的高潮,而是需要耐心和持续的投入。你会看到创业公司一步一步成长:每轮融资带来的估值上升,运营指标的逐步改善,遇到挑战时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需要投资人有超强的耐心和毅力。与扑克中快速判定胜负不同,风险投资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考验的是长期主义精神和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正是这种渐进式的成长过程,让风险投资工作变得格外有意义。

投资判断


人性的重要性
在风险投资中,对人的判断往往比对商业模式的分析更为关键。像 Naval Ravikant 或 Chamath Palihapitiya 这样的投资大佬虽然常常强调要打破刻板印象,但实际的判断过程却复杂得多。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投资人,我发现这其中隐藏着一个重要的悖论。

初级投资人通常需要经历一个认知过程:理解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确实需要不断学习和深入研究,这往往得通过研究技术史和商业史来建立系统的分析框架。但有趣的是,对人性的理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我们的神经系统本能就能解读他人。当你对某个人产生不信任感时,即使说不清楚原因,这种感觉往往源于你接收到的那些微妙信号的综合反馈。 在投资的世界里,初级投资人常常容易忽视自己的直觉,反而过度依赖眼前的证据。比如:

· “可能是我经验不足,判断能力不够好”

· “这个创始人的背景很强大,商业计划也很完整”

· “他有这么多知名伙伴的支持”

随着经验的积累,信任自己的直觉就变得尤为重要。关键在于看透那些表面的社会认可,去体会一个人在面对压力、不确定性和道德抉择时的真实反应。一般来说,你的第一直觉往往是对的。💡

刻板印象🔍

风险投资本质上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尽管社会心理学面临“可重复性危机”,但“刻板印象的准确性”却是一个相对稳健的研究发现。例如,当你觉得一个人很具攻击性时,通常这意味着他可能不太可靠。

我们的大脑在不断进行统计学习。虽然现代社会倾向于否定刻板印象,但它们其实可以是正面、负面或中性的。例如,"亚洲人喜欢米饭"这个刻板印象就挺中性和准确的。

投资动机💸

主持人:是什么驱动您不断探索这些尚未开发的领域呢?

Haseeb:其实我所涉足的领域,无论是早期的扑克还是现在的加密货币,都有两个明显的特征:高度的混乱与创造性。这和传统的线性发展领域截然不同。比方说,在华尔街的量化分析就像是一场智力竞赛,谁的“分数”高,谁就能赢得更多。

而在加密货币的世界,更像是在探险未知的领域。这里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敢于承担风险、持续创新的能力,以及整合多维度信息的洞察力。正是这种充满挑战的环境让我保持热情满满。

加密行业没有“贵族阶层”。不同于传统风险投资,你不需要显赫的背景或庞大的人脉网络,甚至不必有过亿的创业经历。真诚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才是成功的真正关键。

熊市就像一面照妖镜,能清晰显示谁是怀着真诚的目的而来,谁在默默坚持。每次牛市都会吸引一批Web2成功创业者带着资金加入,但最终留下来的往往是那些被认为“另类”或“疯狂”的人,他们才是真正建立有价值项目的团队。💪

一些思考🧐

结构化学习📚

主持人:能谈谈您对学习方式的看法吗? Haseeb: 学习分两种类型,结构化和非结构化。💡

  • 结构化学习:特点是有清晰的学习路径和辅助工具。拿化学来说,教材和资源一应俱全,学习者只需按照既定流程走,这种模式强调自律和专注。我们在传统教育中大多接受这种训练,但现实是,毕业后找工作时,你会发现学校学的东西几乎用不上。教育体系更像是个资质认证,证明你有接受专业培训的基础。

  • 非结构化学习: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特别是高附加值的岗位,常常缺乏现成的指导手册。你不能像备考那样系统准备。这要求从业者在未知领域中持续探索,即便有专家,他们也没时间系统传授知识。

主持人:能举例说明非结构化学习的实践吗?

Haseeb: 我早在2006年接触扑克时,就发现这个领域教育资源稀缺。虽然有书,但不够好。想成为顶级扑克玩家,只能从博客、论坛和视频中收集信息。自学、实验、冒险,甚至要投入自己的资金,在失败中学习并不断迭代。

加密货币领域六七年前也类似。那时只有《精通比特币》和普林斯顿的一本教科书(作者是Arbitrum的联合创始人),以太坊在书中只提到几句。学习这些内容只能深入实践,与前沿人士交流,创建属于自己的课程并不断改进。

这种非结构化学习往往最有价值,市场回报也最高。懂得驾驭这种学习方式的人,通常能赚到最高的报酬,而这恰恰是学校教育所未教的。

钱买不来幸福 💸

主持人:你说过"钱买不来幸福",能详细说说?

Haseeb: 我17岁就开始打职业扑克,结识了很多年轻有钱的人,但他们都很痛苦。在扑克圈,20多岁就身价几百万的人不少,他们买豪车、名表,却没人真的在乎。如果买这些东西只是为了身份象征,而不是享受,那就毫无意义。金钱确实能解决经济问题,但研究表明,收入超过某个水平(比如每年5-10万美元)后,幸福感的提升会急剧下降。😕 人们的幸福其实来源于两个方面:个人的成长和与他人的连接,比如朋友、家人以及各种人际关系。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确实如此哦。

有效利他主义


主持人:你怎么看有效利他主义(EA)运动?

Haseeb:我是在2012-2013年退出扑克后接触EA的,那时运动刚起步。FTX时期,EA突然变得超“酷”,这让我觉得有点别扭,因为EA本质上是个相当另类的理念。现在FTX倒闭,情况完全反转。

目前EA正处于一轮熊市,这其实挺健康的。当EA那么“酷”的时候,大家会质疑参与者的动机。现在,声称自己是EA的人反而会被怀疑,这能真实检验大家对这些理念的信念。就像加密货币,FTX的失败没动摇我对加密货币的信仰,因为FTX代表的是中心化和依赖第三方,这和加密货币的核心理念完全相悖。

主持人:那公众对这些领域的误解该如何处理?

Haseeb:这涉及到哲学与政治的区别。大多数普通人对细节不太了解,容易产生误解。这确实给EA和加密货币领域的工作带来了挑战,但坚持核心理念与价值观才是关键。

对加密货币的看法


主持人:你对加密货币的本质有什么独特见解?

Haseeb:加密货币的核心是一种哲学。它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价值和资金的流动是应该由个人自由支配,还是由国家控制?这个问题的深度远超某个巴哈马商人的行为。

我并不是因为自由主义信念才进入这个领域。其实,我还不确定加密货币是否真的对世界有益。它可能带来更多混乱,比如削弱国家对货币政策的控制,增加黑客攻击的风险,尤其在AI时代,无审查、不可停止的资金流动可能会引发可怕后果。

但不可否认的是,加密货币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就像社交媒体,不管人们觉得好坏,它都已经成为现实的一部分。

主持人:你提到加密货币与其他技术有很大不同?

Haseeb:没错,这就是加密货币最独特的地方。在过去50年里,大多数技术创新都是在增强国家权力。想想互联网、人工智能,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加强了政府的控制能力。 加密货币的本质就是颠覆!🚀 就像 YouTube 打破了传统电视的独占地位,加密货币也在创造“用户生成的货币”。如果货币本质上是自由和可编程的,那我们根本不需要加密货币的存在。其实,它的存在就是对政府限制的直接回应。

大多数人觉得,技术终究得被政府“驯服”,但加密货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核心价值就是不被驯服。这种特性让很多人觉得不安,也正因如此,才会有人试图把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分开来谈。

看看斯诺登揭露的那些事儿,你会发现互联网实际上增强了政府的监控能力。而相比之下,加密货币可能是近 50 年里唯一真正服务于个人,而非国家的重大技术创新。

成功的关键


主持人:能分享一下在加密货币领域获得成功的关键原则吗?

Haseeb:首先,提升技术理解能力。虽然每个人的技术背景不一样,但加密货币本质上是一项技术创新。如果不理解技术,就没法建立稳健的思维模型去预测行业走向。你不必成为顶尖的智能合约开发者,但至少得懂得程序和计算机的基本运作原理。这样才能判断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虚假的承诺。在这个领域,提升技术理解永远是明智之举。

第二个关键原则是开始公开写作和分享。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新点子,想等到积累够多知识才开始分享,这可是个大错误。我刚接触加密货币时就开始写博客,回头看那些早期的文章,确实有点幼稚,但那并不重要。因为:

· 无论你现在处于哪个学习阶段,总有人比你更需要基础知识。

· 早期没人关注反而是好事,给了你练习的空间。

· 每天进步 1%,一年后的积累是惊人的。

新人建议


主持人:对新投资者来说,最反直觉的事实是什么?

Haseeb: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几乎所有重要的加密项目都是由行业原生者(crypto natives)创建的,而不是来自谷歌或哈佛的精英。无论是以太坊、Uniswap 还是其他重要项目,都是那些深度参与加密货币的“怪人”们创造的。他们可能看起来“太过沉迷网络”,但恰恰是他们建立了最重要的项目。

主持人: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加密货币原生者呢?

Haseeb:关键是找到你的独特优势。别试图完全变成另一个 Vitalik,或者学习复杂的零知识证明。相反,你应该:

· 明确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 发挥你的独特优势到极致

· 找到最需要你技能的加密项目或个人

· 用行动来展示你的价值

这就像创业,别去模仿别人的路,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强项找出独特的定位。不要想着“如何能拿到那个看起来超酷的工作”,而是要思考“我能为这个行业提供什么价值”。

主持人:这听起来很像创业思维?

Haseeb:对的,完全就是创业思维。在创业时你会问自己:我擅长什么?这个技能能解决什么问题?你要选择自己喜欢且擅长的领域,而不是盲目追随下一个 Uber。同样,职业发展也要基于自己的优势和短板,规划出属于自己的路径。

粉丝数≠真正的影响力


主持人:我刚开始玩 Twitter 时,以为粉丝数量代表影响力。但后来发现,很多高粉账号其实是“内容农场”,互动很多但影响力不大。有趣的是,真正的行业领袖往往粉丝不多。这其实是个叫“Buton悖论”的现象:在极端情况下,两个相关因素(粉丝数和影响力)会分化。能详细解释下吗?

Haseeb:这是大家都能敏锐感受到的现象。那些拥有数百万粉丝的账号,虽然擅长制造内容和娱乐,但一旦想推动某件事情,往往无能为力。比如,一个500万粉丝的账号想让某个币价上涨,结果却没效果。

反之,有些粉丝不多的账号,一旦发声就能引起整个行业的关注。比如 Dragonfly 的合伙人 Bow,他在 Twitter 上非常低调,甚至没有社交媒体账号,但他在业内却是个超级有影响力的人物。

影响力的发展曲线


这个现象给我们两个启示:

  1. 别用社交媒体关注度来判断影响力

· 很多人崇拜高粉账号,以为他们一定很有影响力

· 但事实上,很多高粉账号的影响力是有限的

· 这往往让这些账号的主人经历一次“清醒认知”

  1. 粉丝增长与影响力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 从200涨到2000粉丝时,确实能感受到明显变化

· 但从5万涨到10万时,实际影响力可能没什么变化

· 说明到达某个临界点后,继续投资在涨粉上的回报很低

主持人: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建立影响力呢? 很多人以为,想在加密货币圈里搞影响力就得靠自我宣传、炫耀人脉或者快速套现预售项目。其实,真正的秘诀在于:

· 为行业贡献价值

· 帮助创始人解决难题

· 在幕后做有意义的事情

· 每次互动都提供价值

这可比单纯发帖难多了,所以很多人都无法真正建立影响力——因为大多数人都只会索取,而不是给予。

VC 的经历与反思

加密圈吸引了各种各样的人,从追求短期收益的日交易者,到专业对冲基金的从业者,再到创新项目的创业者和支持创新的风险投资人。这个行业常常像一场“玩家对战玩家”的游戏,充满了零和博弈的特征。长期参与者可能会面临心理挑战,容易产生愤世嫉俗的情绪,陷入虚无主义,承受着快速变现的压力。

不过,风险投资在这个行业中有着独特的角色,其实质上也是个零和游戏。VC通过挖掘优秀人才并提供支持,帮助团队取得成功。VC的成败完全依赖于创业团队的表现,这种紧密的利益关联让原本的“单人游戏”变成了“多人游戏”。这不仅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也为参与者提供了更健康的心态与发展路径。这种团队协作方式,或许是参与这个颠覆性行业的最佳途径。

冒名顶替感与自我认知

主持人:在转型过程中,您是否经历过冒名顶替综合症?

Haseeb: 对,这种感觉一直存在。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这种感觉,要么思考不够深入,要么缺乏反思。关键不是克服这种感觉,而是学会与之共处。当我刚成为投资人时,这种感觉特别强烈——“我从未创建过成功的公司,凭什么给别人建议?”但有趣的是,正是这种“局外人”的视角,让我能看到创始人可能忽视的问题。

作为投资人提建议时,往往会获得特别重视。比如,一个公司可能有明显的问题,比如糟糕的营销策略或产品定位,内部的人都看得出来,但创始人可能视而不见。而当投资人——即便是资历尚浅的——提出同样的建议时,往往会引起创始人的关注。 在投资领域,"魔力"往往源于外部视角,远离公司内部的 "引力场"。例如,Polygon 一度同时管理六条不同的产品线,我对创始人说过:"产品线太繁杂了,市场会觉得混乱,简化一下,故事会更清晰。" 这建议得到了积极的反馈,虽然可能我不是唯一提出这个想法的人。

成功 VS 失败


主持人:在风险投资中,什么是最大的 "成功时刻"?

Haseeb:说实话,并没有"大爆发时刻"。VC 是一个日复一日的积累过程。即使在项目退出时收到支票,那种感觉更像是"终于到了",而非"哇,难以置信"。这种特性让 VC 相较于其他投资方式更为健康。

主持人:犯错的感觉如何?能分享个具体例子吗?

Haseeb:在 VC 领域,最大的错误往往不是错误投资,而是错过了好项目。由于 VC 遵循幂律分布,错过的机会比失败的投资更致命。

例如,我最懊悔的是错过了 Uniswap 的 A 轮融资。我们当时分析了所有数据:

· 流动性池的盈利情况

· 交易量

· 定价机制的优劣

我们的分析都很"聪明",也"正确",但却完全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Uniswap 带来的革命性创新——任何人都能列出和交易任何资产的完全自动化系统。

投资的永恒困境


Haseeb:作为投资者,你永远不会完全满意,因为:

· 要么懊悔错过了好项目

· 要么后悔没有投资更多

· 要么担心卖得太早或太晚

但这种不适感很正常,甚至是好事。如果你太舒适,那可能是个危险信号。

作为 VC,我对市场退出时机的把握已经比较从容。关键是明白:

· 不要追求完美的退出时机

· 设定合理的目标:比如在最高点 40% 范围内退出就算成功

· 过于追求精确反而危险,可能会导致错过整个周期

· 想要精确抄底或顶部都是不可能的

公众形象的维护


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如何应对外界评价的剧烈变化? Haseeb: 挑战可真不少哦!就拿 2021-2022年的事情说吧,加密圈的形象可谓翻天覆地。尤其是FTX崩了之后,整个行业都跟着遭殃。因为我和有效利他主义有点关系,所以FTX的事情也让我受到不少牵连。突然间,派对不再有我,大家也不太愿意跟我有太多交集了。

身为风投,别人的眼光可重要了,这可是我的生意。不过我发现应对这种情况的最佳法宝就是:

· 保持透明

· 说出真实想法

· 持续创造价值

在这个行业中,得罪人是在所难免。我惹怒过:Solana社区、Cardano社区,还有其他一些大项目社区。但是这个行业有个特点:记性短。就像我以前写过一篇批评EVM(以太坊虚拟机)的文章,当时以太坊社区对我怒火中烧,而现在很多人竟然觉得我是以太坊的忠实粉丝。

遇到争议时,可以问自己:“这真的是我在意的斗争吗?”如果不是,那就删掉争议内容,继续前行吧。在这个快节奏的行业,没必要在每个小争议上较劲。

未来展望 ✨


主持人:展望接下来的12个月,您最关注的是什么?

Haseeb: 从宏观层面来看,市场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联储的政策动向。加密货币的机构化进程是个不可逆的趋势,不过这个过程会比较渐进,短期内不太会有剧烈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机构态度的变化。拿贝莱德(BlackRock)来说,从2019年我们还在苦苦寻求他们的认可,到如今他们已经成了比特币ETF的积极推动者,这个变化真是显著。过去五年,加密圈在机构认可度上取得的进展,远超许多人的想象。

基于当前的市场环境,我预测接下来两到三年的增长会更理性。但要注意,加密市场有它独特的一面,一旦进入新的市场周期,走向可能会突破常规预期。这种转变或许源于风险偏好的变化或利率环境的调整。总的来说,我对加密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但预计波动会小于2021年那一周期。

Reminder: Develop a sound understanding of currency and investment, approach blockchain rationally, and stay aware of risks. Report any illegal activities to the authorities
温馨提醒,请广大读者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 English ·
  • 简体中文 ·
  •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