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加密行业六大趋势预测:AI与稳定币崛起

2025-01-02 16:00:00
Dragonfly 合伙人 Haseeb 对 2025 年加密行业的六大预测强调了市场整合、技术创新及 AI 与加密的结合,指出用户需求将主导未来发展。

微小发报道:

预测总是让人觉得像个未来学家或傻瓜,不过我敢打赌,很多「持仓党」看到这些观点时,可能会皱起眉头。

我把这些预测分为六个部分:L1 和 L2、代币发行、稳定币、监管、「AI Agent」和加密与 AI 的结合。


L1 和 L2 的未来趋势

L1 和 L2 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用户根本不再在意这俩的区别(其实,他们可能从来都没关注过)。如今,区块链生态系统已经被挤得水泄不通,未来将迎来整合。整合的关键不在于技术优劣,而在于能否找到独特的市场定位,并通过有效的市场策略 (GTM) 来吸引用户。

尽管 SVM 和 Move 技术表现不俗,但 EVM 的市场份额预计到 2025 年仍将上升,主要得益于 @base、@monad_xyz 和 @berachain 等项目的推动。这增长并不是因为兼容性,而是因为 EVM 和 Solidity 拥有丰富的训练数据。到 2025 年,大语言模型 (LLM) 将主导应用代码的编写,而 EVM 则积累了大量经过验证的加密合约库,这将是它的重要优势。

Solana 的低延迟性能将引发更多区块链在响应速度上的优化。区块链行业将从「每秒交易量 (TPS)」的竞争转向「延迟时间」的竞争——像 @doublezero 这样的基础设施,以及超低延迟的 L2(如 @megaeth_labs)将推动用户对区块链体验接近 Web2 的期待。我们会看到更多关于 Optimistic UI、预确认、意图表达、电子邮件注册、浏览器内嵌钱包和渐进式安全的应用趋势。特别感谢 @privy 在这一领域的创新推进。

@HyperliquidX 已经证明,当用户体验和跨链操作便利性被重视时,专注于特定应用的专用链是一种可行的模式。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模仿这种模式,昔日的「一链统治所有」已经成为历史。


代币发行的新趋势

当前通过积分计划进行大规模空投的模式已经画上句号。未来将出现两种主要的代币分发模式: · 核心指标明确的项目,像是交易所或借贷协议,完全依赖于积分分发的代币。这些项目丝毫不在乎会不会被「农场化」或「游戏化」,因为代币分发本质上是根据核心指标的反馈或折扣机制。搞空投的人,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是他们的真实用户哦。

· 核心指标不明确的项目,比如 L1 和 L2,会更多依赖众筹销售。虽然偶尔会通过小规模空投来奖励社交贡献,但大部分代币都是通过众筹方式分发。为了虚荣指标而进行的空投已经过时,因为这些代币根本没真正流向用户,而是被职业空投者拿走了。

还有,Memecoin 的市场份额将逐渐被「AI Agent」主题代币取代。这一变化可以看作是从「金融虚无主义」到「金融过度乐观主义」的转变。


稳定币的爆发式增长 🚀


预计到 2025 年,稳定币的使用量将迎来爆炸式增长,尤其是在中小企业(SMB)中。它们的应用将不仅限于交易和投机,越来越多的企业会使用链上美元进行即时结算。

银行也开始重视这个趋势:预计到 2025 年底,会有一些银行宣布发行自己的稳定币,以免被行业抛在后面。但在 Lutnick 担任商务部长的背景下,Tether 依然会在市场中保持主导地位。

同时,@ethena_labs 预计将吸引更多的资本,特别是在未来一年国债收益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当资本的机会成本降低时,基差交易的收益将变得更具吸引力。

**

监管 🔒

**

2025 年,美国预计会通过稳定币相关立法,但更广泛的市场基础设施改革(FIT21 法案)可能会被推迟。稳定币的采用速度会显著加快,但华尔街的加密整合、资产代币化以及传统金融(TradFi)的相关进展可能会落后。

在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财富 100 强企业可能会更积极地向消费者提供加密服务,而科技公司与初创企业则会展现出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特朗普的就职典礼有可能带来一个短暂的「监管真空期」,在此期间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则和执法重点,市场会对加密技术的整合更加宽松。预计在这一窗口期内,加密技术将在 Web2 平台上迎来大规模应用扩展。


AI Agent 🤖


(这部分比较长,可能会引起争议——请耐心阅读!) 热潮如火如荼🔥,预计「AI Agent」将在2025年持续火爆,但最后必然会慢慢退去。这不是AI带来的真正长期变革,而是因为它的社交特性,让它成为加密社区的关注焦点。

现阶段的「AI Agent」其实不算是真正的智能体。它们更像是搭载Memecoin的聊天机器人,除了在Twitter上发发声,其他几乎没啥自主能力。大多数「AI Agent」都是「奥兹国的巫师」式的——背后有真人操控,确保AI不会出错。短期内这情况不会有太大变化,毕竟如今的智能体技术还存在不少问题(连财富100强企业都没在生产环境中大规模部署智能体)。这些智能体容易被操控,可能会发表不当言论,损害品牌形象,或者被破解以窃取资源。真正的自主AI可以参考@freysa_ai的案例——如果某个AI没被破解,那可能是因为背后有人在操控。

尽管如此,趋势依然在加速。聊天机器人有潜力取代许多网络名人,因为它们不需要休息,信息传递也更加稳定,还更「省钱」。而且大多数网络名人其实原创性也不高。实时信息的收集和传播,算法已经能轻松搞定(例如 @aixbt_agent)。

目前这些聊天机器人之所以让人觉得新鲜,是因为它们的概念太独特了,仿佛看见大象在画画。第一次看到时,可能并不在乎画得好不好,因为过程本身就很惊艳。然而看多了,这种新鲜感就会慢慢消退。我觉得,等聊天机器人的技术趋于稳定后,这种情况就会出现。

以aixbt为例,现在它已经能很棒地汇总不同项目的数据。到明年,随着下一代智能体的出现,aixbt或许能减少生成错误信息(即「幻觉」),分析得更深入,观点也更有智慧。但对大多数用户来说,这些改进可能不会显得特别明显,甚至感觉和现在差不多。

我认为,这种新鲜感和市场热情将持续整个2025年,加密行业常常对新事物保持较长的兴趣。然而,到了2026年,我预期会出现一个突变:聊天机器人过于普及,用户开始厌倦。舆论可能会发生逆转。当用户看到自己喜欢的人类关键意见领袖因为聊天机器人的竞争而失去生计时,可能会激发出一种「阶级意识」。用户将逐渐倾向于支持人类KOL,即使这些内容的质量和一致性可能不如聊天机器人。 为了迎接对人类内容的热爱,未来的聊天机器人可能会伪装成普通人,以争夺更多的注意力市场份额。与现在依赖 Memecoin 赚钱的方式不同,未来的聊天机器人或许会像人类 KOL 一样,通过赞助、联盟链接和推广自己持有的 Token 来盈利。到那时,KOL 被指控为聊天机器人的事件可能频繁发生,甚至可能爆发 AI 身份揭露的丑闻。这一现象的复杂性和怪异性都在不断上升。🤖

但在这光鲜的表象下,潜藏着更为阴暗的趋势。虽然大语言模型 (LLM) 在文字处理上表现优异,但在其他领域仍显稚嫩。在加密界,文字能力最容易的变现方式是成为影响者,或者干脆当个诈骗者。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自主诈骗机器人(scambots)的出现可能会如同2017年勒索软件和加密劫持的爆发一样,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虽然聊天机器人在2025年仍将是热点,但 AI 对社交层面的长期颠覆性影响并不明显。

同样,AI 对交易领域的持久影响也不会显现。AI 并不会让每个人都拥有一个「交易智能体」或小型对冲基金。尽管 AI 能提高个人能力,这种提升依旧与用户的资本、数据和基础设施息息相关。因此,AI 可能会进一步强化那些已占优势的大型交易公司,因为它们拥有更多的资本和数据优势。换句话说,大型交易公司将变得更善于盈利,而 AI 将缩小交易公司之间的技术差距,因为所有公司都能使用「云端的高级量化分析工具」。📈

时间推移后,AI 将使市场变得极其高效——甚至是小众市场。这意味着普通交易者几乎没有优势,即使他们拥有自制助手 AI。原创研究的价值将大幅降低。不过,对普通用户来说,市场竞争和流动性增加可能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更多的交易机会和更活跃的市场。(比如,@Polymarket 可能会在各个领域实现更高的流动性!)

如果未来的热门不再是聊天机器人或交易机器人,那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呢?我的看法是,真正能颠覆的 AI Agent 将会在软件工程领域亮相。💻 为什么这个点儿如此关键?问问自己:在我们的行业中,最重要的投资是什么?是什么让更多应用、钱包和更优秀基础设施的诞生受限的呢?答案就是软件。如果 AI Agent 能在软件开发上节省大量成本,那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都得换了。

在后 AI 时代,种子轮融资恐怕不再需要几百万美元。只要花 1 万美元的 AI 云计算费用,你就能搞定一个应用程序。像 Hyperliquid 和 Jupiter 这样的自筹资金项目,将从稀有变为常态。链上应用的开发和创新将迎来指数级的增长。对于一个依赖软件的行业来说,这成本的降低将引发区块链领域的创新狂潮。💥

这种变化对安全性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AI 驱动的静态分析和监控工具将无处不在,安全性将变得更为普及。这些 AI 会专门针对 EVM/Solidity 或 Rust 等代码库进行优化,训练基于大量安全审计与攻击案例的数据库。它们还将在模拟对抗性区块链环境中,通过强化学习不断提升能力。我越来越相信,在安全方面,AI 工具最终将更有利于防守者而不是攻击者。AI 将持续对智能合约进行「红队测试」,而其他 AI 则专注于强化合约、正式验证属性,提高事件响应与修复能力。🔒

与此同时,虽然你依然可以交易那些带着 AI 光环的 Memecoin,但真正的智能体可不仅仅是发发推、炒炒币,它们的影响将更为深远。


真正的 Crypto x AI


我们刚聊了 AI 对加密行业的影响(这可是重点),但加密技术同样会对 AI 产生反向作用。

未来,真正的自主智能体可能会通过加密货币进行支付。一旦稳定币的监管政策更加宽松,这种趋势就会更加明显——即便是大型 AI Agent 公司,也可能选择用稳定币进行智能体之间的交易,因为这比传统银行账户方便多了。

此外,围绕去中心化训练和推理的实验将越来越多。一些新兴项目,比如 @exolabs、@NousResearch 和 @PrimeIntellect,正提供集中化训练和公司专属模型的真正替代方案。@NEARProtocol 也在全力构建一个可信中立且无需许可的完整 AI 技术堆栈。🚀 在加密和 AI 的结合中,用户体验(UX)无疑是个亮点。想象一下,在后 AI 时代,钱包的玩法将彻底翻新——借助 AI,钱包能自动搞定跨链桥接、优化交易路径、降低手续费、解决互操作性难题,甚至能帮用户避开那些明显的骗局,比如 rug pulls。用户再也不用在一堆钱包之间切来切去、调整 RPC 或者忙着平衡稳定币了——这一切都能交给 AI 来完成。虽然这种变革可能要到 2026 年才会成熟到足以彻底改变加密行业的用户体验,但当那一天到来时,区块链的网络效应将会如何变化呢?想象一下,当用户不再在意某个应用运行在哪条链上,甚至连注意都不注意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这个领域目前还在萌芽阶段,但我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期待它能迅速爆发。从长远来看(比如到 2026 年中期),我坚信「AI x Crypto」领域的大部分市值都会集中在这个方向上。

以上就是我的所有预测。虽然我曾承诺在粉丝数达到 10 万之前完成这篇文章,虽然稍微晚了点,但总算在新年之前搞定了!

新年快乐,大家!希望明年这个时候,我已经被 AI 替代,正式「失业」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微小发报道的立场;微小发报道提到的许多项目中都有投资。这篇文章不是财务建议,请自行研究(DYOR)。

Reminder: Develop a sound understanding of currency and investment, approach blockchain rationally, and stay aware of risks. Report any illegal activities to the authorities
温馨提醒,请广大读者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 English ·
  • 简体中文 ·
  •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