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币解锁对价格的影响:重要因素解析
要点:
· 每周解锁代币超过 6 亿美元💰
· 90%的解锁事件会给价格带来负面压力📉
· 解锁前 30 天,代币价格影响开始显现⏳
· 大规模解锁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平均下跌 2.4 倍)📉💥
· 团队解锁引发严重崩盘(平均下跌 25%)😱
· 投资者解锁表现稳定,采取更明智策略减少市场冲击💡
· 生态系统发展解锁是少数正面影响因素之一(平均上涨 1.18%)🌱
简介
--
每周都有超 6 亿美元的锁定代币被解锁,相当于 Curve 的市值。这些代币在特定时间间隔内释放,流向不同的参与者。解锁的规模、间隔、预期时间和接收者都会影响代币的价值和市场动态。
在这个以短期决策和疯狂获利为主的加密世界中,代币解锁的节奏和结构对于确保长期价值获取及提升持有者满意度至关重要。解锁可不是啥新鲜事,传统金融中股权归属机制早就用来激励员工长久保持一致了。然而,在区块链项目中,代币解锁的方式、频率与影响却千差万别。
在分析的 16,000 个解锁事件中,令人惊讶的发现是:无论类型、规模和接收者,解锁几乎总是对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以交易者为中心,研究过去几年一些显著的代币解锁,分析不同规模和接收者类型的解锁如何影响价格,找出反复出现的模式和关键行为差异。
理解解锁
作为交易员,可能无法洞悉散户的买卖决策,但可以了解另一组持有人的信息,即那些在归属表上的人。解锁时间表就像解开谜团的钥匙,它们不仅暗示未来的供应冲击,也是情绪和波动的先行指标。
大多数归属表看起来像上面的表格:一个长期日历,中间标有「Cliffs」和「线性或批量解锁区块」。这些区块被指派给不同的接收者——如「种子投资者」、「核心贡献者」或「社区」。 设计解锁真心是个麻烦事儿😅。不能一口气把所有代币都发出去,万一接收者跑路了,那可就亏大了!但也不能拖得太久,不然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个项目没啥价值。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关键:既要让接收者在项目初期有动力留下来,又要让他们持续参与。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在特定的归属期内逐步释放代币。
典型的解锁流程是这样的:归属期从接收者与项目的关系建立开始,一直到所有代币分配完毕。大部分加密项目在白皮书的前面都会有这样的说明。在归属期的前 ⅓ 或者 ± ¼ 时间内,可能不会有任何代币分配。接下来会一次性释放一大波代币,之后再线性解锁剩下的部分。
这种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确保了接收者在获得奖励之前有一定的承诺。比如,开发者会被激励继续参与,而投资者面临初期的锁仓期,之后再逐渐解锁,这样可以减轻市场压力。
不过并不是所有解锁都遵循这种套路。有些解锁叫「批量解锁」,在 Cliffs 的末期一次性释放所有代币。还有一些则是纯线性的,从没有 Cliffs 开始,定期分配代币,直到完全发放完毕。
解锁规模,价格动态的关键要素
这篇文章分析了 16,000 个复合事件的归属期,并按规模对每个事件进行了分类。每个事件都会追踪解锁前后的每日代币价格,尤其是解锁前 30 天和解锁后 30 天的价格变化。此外,还会关注每个代币在解锁前一个月的「中位数」价格和波动率指标,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许多项目的解锁是按月进行的。这方法虽然不完美,但能更好地隔离小规模的解锁。
当然,任何资产都无法独立于市场存在。尤其是山寨币,它们通常与协议代币有着极强的相关性。为了说明这一点,本文对每次解锁的数据系列里的价格变化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为简化分析,本文选择 ETH 作为基准,将样本中的价格(解锁事件前、期间和之后)与 ETH 进行加权,以得出一个更独立于市场的指标。
解锁规模并不代表一切
在分析、分类和量化解锁事件之后,绘制解锁后的平均价格影响。可视化数据时,可能看起来有点混乱。你可能会期待解锁规模和价格影响之间有明显的比例关系,但超过 7 天后,相关性就会显著减弱。 大多数解锁在价格抑制方面看似相似,但真正影响问题的是频率。在初始悬崖期后,解锁往往是以大批量形式出现,或者在归属期结束前持续进行。除了大规模解锁外,其他解锁也会造成持续的下行价格压力,因此很难判断解锁的规模是好是坏。
悬崖与线性的差距
在事件发生前的30天,数据清楚地显示出大规模解锁的行为特征。此时价格通常会持续下跌,并在最后一周加速下降。解锁后,价格一般在约14天内稳定,恢复到中性水平。
这种价格波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
复杂对冲:大额解锁通常会分配给做市商进行对冲。通过在解锁前锁定价格或利用波动性,这些机构减轻了代币压力,降低了直接影响。大多数公司会提前1-2周甚至一个月开始对冲。如果操作得当,这种策略能有效减轻解锁对市场的冲击。
-
散户提前反应:最后一周的价格急剧下跌,可能是散户提前压低价格所致。他们知道解锁即将来临,因此选择出售代币以防被稀释,而他们通常未意识到接收者可能已经通过对冲完成了抛售。
这种行为模式在不同类别的加权交易量中也显而易见,通常在解锁前28或14天达到峰值。
有趣的是,数据显示,巨额解锁(> 10% 的供应量)表现与大型解锁(5%–10%)相当,甚至更好。这可能是因为大规模解锁无法完全对冲,且在30天内难以抛售,因此其市场效应更为渐进和持久。
最后一张图表展示了波动性的变化。大额解锁在第一天会引发显著波动,但这种波动性在14天内基本消退。
如何进行交易?
关注日历上的超大和大型解锁是关键。这些通常是从悬崖期过渡到线性解锁的开始。不同解锁的比例可能从10%到50%不等,真正重要的是解锁相对于总供应量的占比。
数据显示,重大解锁后最佳入场时间是14天后,此时波动性已稳定,对冲可能已解除。最佳退出时间则是在重大解锁前30天,此时市场对冲或预反应往往开始显现。
对于较小规模的解锁,通常建议等到它们完成后再行动。
接收者类型,价格影响的关键预测因素 分析解锁时,接收者类型是个重要的考量。这些代币的接收者到底是谁,对价格的波动又意味着啥呢?虽然接收者有很多种,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类:
-
投资者解锁:这些代币是分配给早期投资者的,算是对他们支持项目的回报。
-
团队解锁:这些代币是为了奖励核心团队的,可能是一次性支付也可能是作为工资。
-
生态系统发展解锁:这类代币用于注入流动性、网络安全、赠款等活动,以支持生态系统的成长。
-
公共/社区解锁:通过空投、用户奖励或质押激励等方式向公众分发代币。
-
销毁解锁:这类代币专门用于销毁,以减少供应,比较稀有,所以不在这次分析的范围内。
对于不同接收者类型对价格的影响,大家看法不一。一些人认为,社区空投往往被 Sybil 攻击者操控,导致市场抛售压力大;另一些人则觉得,注入生态系统的代币会稀释价值;还有人认为,风险投资者和投资者是最快抛售的群体。
通过分析数千个解锁事件,数据揭示了以下几点:
- 几乎所有接收者类别都对价格产生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
- 生态系统发展解锁的负面影响最小,而团队解锁则总是引发最大价格下跌。
- 投资者和公共/社区解锁对价格的影响属于中等。
不过,仅凭解锁规模这组数据是不够的。若在解锁事件前后30天内按接收者类型绘制价格走势,行为表现会有所不同。
接收者行为驱动因素
乍一看,团队解锁的破坏性最大,而生态系统解锁似乎没啥威胁。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为何存在这种差异?是什么推动了接收者的行为?协议又能从中学到哪些教训?
团队解锁
团队解锁通常是价格稳定性的敌人。当团队接近解锁关键点时,需谨慎对待。
绘制图表时,可以发现价格从解锁前30天起,呈现出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直至解锁日,下降幅度非常陡峭。团队解锁往往有两个特征,使其对价格影响更为显著。
-
团队成员抛售不协调:
- 团队成员各有不同的财务目标,且没有统一的清算策略。
- 许多人将代币视为长期工作(有时长达数年)的回报,解锁时获利动机强烈,特别是在临近关键节点时。
- 即使是线性解锁,这些代币通常也需要出售,以满足他们的收入需求。
-
缺乏对冲或缓解策略: · 与大型机构不同,团队在出售代币时通常不会采取复杂的技术手段来减轻市场冲击。
· 有经验的机构往往会雇佣做市商,以策略性地管理大规模代币的分配。
· 此外,提前采取对冲策略可以在解锁过程中逐渐降低对市场的直接压力。
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价格表现不佳,但在前30天内价格为何也会下滑?这很可能是由于严重的价格波动和线性解锁重叠造成的。为何在观察之前要控制中位数价格,主要是因为许多解锁是连续的,数据显示依然存在抑制作用。如果你想尽力而为,不仅要避免批量解锁带来的影响,还要在解锁的线性期内推迟购买。
生态系统发展解锁
在生态系统发展方面,我们观察到一个独特的现象:解锁前30天价格略有下降,而解锁后则出现积极的价格反弹。与其他类型的解锁不同,生态系统发展解锁通常会将代币导向长期价值创造和增强协议的计划中。
解锁后价格为何回升(甚至常常上涨):
· 流动性供应:代币常常被分配到借贷平台或流动性池中,增加了市场深度,减少滑点,提高整体代币的可用性。通过增强「市场可用性」,这些解锁不仅稳定了交易环境,还提升了参与者的信心。
· 参与激励:生态系统基金通常通过激励计划来促进用户参与。这些措施(如流动性挖矿或质押奖励)产生了参与的飞轮效应,推动网络活动。参与者意识到持续增长的潜力后,通常不会立即出售,而是选择继续投资于生态系统。
· 赠款和基础设施资金:开发者赠款和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支持去中心化应用(dApp)的开发和网络扩展。尽管这些投资的回报通常需要6到12个月才能实现,但它们显示出对生态系统长期增长的承诺,从而减轻了短期抛压。
如何解释解锁前的价格下降呢?有两个原因。
· 预期抛售:正如之前提到的,许多投资者在解锁前会提前抛售,担心增加的代币供应会稀释价值,无论解锁的目的如何。这在散户中尤为常见,他们对解锁类型的误解推动了短期决策。
· 流动性准备:大量接受赠款或分配的人通常需要提前准备流动性。例如,为了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上建立流动性池,接受者可能会出售现有资产,以确保稳定币或其他配对资产。这种准备性抛售甚至在代币正式部署之前就已经造成了价格下行压力。
投资者解锁 投资者解锁是代币市场中最容易预测的事件之一💡。跟其他类别不一样,这些解锁通常展现出一种受控的价格走势。根据106个解锁事件的数据,可以看到一个一致的趋势:价格缓慢且轻微下跌。这种稳定性可不是偶然的。早期投资者(不论是天使轮还是C轮)通常都是有VC背景的专家,他们在管理头寸方面可谓是游刃有余。
这些投资者不仅仅是为了转移风险,他们还在优化回报的同时,积极避免潜在的市场扰动。了解他们的复杂策略,交易者就能预测这些事件的发展,并相应调整自己的头寸。
场外交易后台:投资者常常会雇佣流动性提供商或场外交易柜台,直接向潜在买家出售大量代币。这种方式完全避开了公共订单簿,避免了卖方对市场造成直接压力,同时也不向市场发出任何信号。
T/VWAP 和对冲:时间加权平均价格(TWAP)和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VWAP)策略能帮助分散代币销售,从而降低价格波动。许多投资者还会在解锁事件之前使用期货来对冲自己的头寸,以“锁定”价格。在解锁后,他们会逐步解除这些头寸,以进一步减小波动性。
“锁定”或“对冲”实际上是通过衍生品在解锁日期之前开立空头头寸,以在代币出售时尽早确保价格。
自2021年以来,高级期权策略的使用不仅限于投资者,越来越多的项目团队也开始运用这些策略来创造稳定收入或更有效地管理资金。这种演变反映了加密市场的日益复杂,给交易者带来了更好预测和与主要参与者策略保持一致的机会。期权,无论是私下销售还是作为贷款抵押品,正在积极塑造市场动态,为了解代币活动的知情交易者提供了更清晰的视角。
社区和公众解锁:社区和公众解锁,比如空投和基于积分的奖励计划,行为上与投资者的解锁相似,在活动前后价格逐步下滑。这种动态是由接收者之间两种不同的行为所塑造:
- 立即抛售:很多散户参与者在收到奖励后便立即清算,优先考虑流动性。
- 长期持有者:大多数公开空投的参与者选择持有而不是出售,这反映出一些用户或不太活跃的交易者。
虽然总体价格影响有限,但这些结果凸显了精心设计奖励计划的重要性。周到的设计能防止不必要的市场混乱,同时实现促进社区发展和参与的目标。 代币解锁在加密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资助开发、激励参与和奖励贡献者。解锁的时间、规模和接收者类型直接影响价格波动。搞清楚这些影响因素,能够帮助交易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指导协议优化解锁策略。
微小发报道对超过16,000次解锁事件的40种代币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一些关键趋势:
-
线性解锁 vs. Cliffs解锁:线性解锁在短期内对价格的破坏性较小,而大规模的Cliffs解锁在经过30天后通常能更好地恢复。
-
价格波动的来源:真正影响价格的往往不是代币的接收者,而是散户对市场叙事及情绪的反应。
接收者类别动态:
-
生态系统解锁:持续带来正面效果,通过流动性提供、用户激励和基础设施融资来推动增长。
-
投资者解锁:由于OTC交易、TWAP/VWAP执行和期权对冲等复杂策略,影响相对较小。
-
团队解锁:这一类别最具破坏性,缺乏协调和成熟的抛售策略可能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团队可以通过与做市商合作来减轻风险。
-
社区解锁:短期内影响有限,虽然许多接收者持有代币,但短期“矿工”往往会选择出售以获取即时收益。
在进行长期交易前,务必利用像CryptoRank、Tokonomist或CoinGecko这样的工具查看解锁日历。解锁事件常常被误解,但在代币表现中至关重要。
与常见看法相反,风险投资和投资者解锁并不是主要的价格下跌因素。这些参与者通常与协议的长期目标保持一致,采取限制市场波动并最大化回报的策略。而团队解锁则需要更多关注,因为管理不善的分配可能导致代币面临下行压力。生态系统解锁则提供了独特机会,能在明确增长目标的情况下,成为采用和流动性的催化剂,成为入场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