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发行与销毁的博弈:未来的货币之争
在以太坊的供应链中,年增长率为0.5%。这意味着每年的发行量以1%为基础,减去0.5%的销毁量。想要实现更好的收益,得么减少发行,得么增加销毁。个人觉得,这两者都有可能发生哦。
ETH vs BTC
说到以太坊和比特币,先给大家普及一下这两者的基本情况。
互联网原生货币是个超级大的机会,价值可以达到数十万亿美元,但货币溢价并不会随便积累。你得有种真正吸引人的资产,具备超棒的属性,才能让社会认同。
乍一看,货币的竞争像是零和游戏。在互联网时代,黄金已经准备好被淘汰。只有两个候选货币能接过这个接力棒——BTC和ETH,其他的都不够格。我认为,可信的中立性、安全性和稀缺性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自从以太坊合并以来,ETH的稀缺性已经超过了BTC。值得注意的是,BTC的供应量增长了66.6万,价值660亿美元,而ETH保持稳定。现在BTC的年增长率为0.83%,比ETH快了66%。对于那些有远见的人来说,ETH的供应量将会再次减少。
稀缺性固然重要,但最终的互联网货币之争可能还是会由安全性来决定。有趣的是,著名的2100万BTC上限反而是个麻烦。BTC的发行量最终会降到零——这也是比特币最强大的社会契约。在经历几次减半后,发行量将变得微不足道。
有个数据值得注意:在过去7天里,矿工收入中只有1%来源于比特币手续费,99%则来自于比特币的发行。尽管经历了4次减半,发行量减少了16倍,但人们依然花了15年时间寻找比特币的交易效用。
我觉得,比特币区块链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了。想要长期对比特币进行51%攻击,估计需要100亿美元和10GW的电力。对国家来说,这成本简直不值一提。而且,德克萨斯州的电力生产能力可以达到80GW。BTC的安全比率是200比1,这可是由100亿美元的经济安全撑起的2万亿美元资产。 任何与 btc 挖矿 相关的可做空工具都可能激励 51% 攻击。想想看,价值 200 亿美元 的比特币矿企股票,简直像是引爆了「核弹」。而未平仓合约的 btc 则高达 400 亿美元——这意味着直接的卖空风险。更别提通过 1000 亿美元 的 ETF 和 1000 亿美元 的 MSTR 产生的潜在卖空敞口。
BitVM 能解决费用问题吗?每一个 BitVM 桥都可能成为对比特币进行 51% 攻击 的诱因。实际上,51% 攻击者能在挑战期审查欺诈证明,轻松耗尽 BitVM 桥。讽刺的是,BitVM 本身可被视为对比特币的直接威胁。
假如 btc 价格暴涨 10 倍,超越黄金,比特币还安全吗?假设这种情况在未来 11 年 发生,btc 将成为价值 20 万亿美元 的资产,但由于三次减半,发行量将减少 8 倍。安全比率将超过 1000 比 1。我认为这种设想不太靠谱,尤其是当 btc 变得更为机构化、流动性更强、最终更容易被做空时。想象一下,1 万亿美元 的永续未平仓合约,却只有 100 亿美元 的经济安全。
比特币能否在为时已晚之前自行修复?比特币就像区块链僵化的缩影。它能维持每年 1% 的尾部发行量吗?或许比特币可以转向 PoS 并依赖最低费用?但 PoS 对它来说简直是亵渎。也许比特币可以换成另一种 PoW 算法?不,这个核选项也无济于事。大区块和大规模出售数据可用性的可能呢?为了小区块,曾经爆发过一场圣战。
如果你读到这里并懂得上面的内容,恭喜你!即使在今天,仍然很少有人意识到比特币 PoW 的长期影响及其对 btc 资产的影响。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抢先执行机会。时间不是 1 个月,甚至不是 1 年——而是 10 年。
说到长期框架,Lummis 提出的将 btc 锁定 20 年 的建议听起来有点疯狂——到那时,比特币可能已经被淘汰。更糟的是,如果美国持有数万亿美元的 btc,这将直接刺激美国的敌人发动 51% 攻击。与普遍看法相反,比特币对民族国家根本没有抵抗力——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完全可以轻松发动 51% 攻击。
ETH 发行
回到 eth。当前的发行曲线简直就是个陷阱。遗憾的是,就像比特币的发行一样,以太坊的发行设计也是个错误。它保证了 2% 的尾部 APR,即使 100% 的 ETH 被质押。由于质押成本远低于 2%,每个理性的 ETH 持有者都会被激励去质押。 当绝大部分 ETH 被质押时,可能会遭遇亏损风险:
→ ETH 置换:流动质押代币如 stETH 和 cbETH 逐渐取代了原始 ETH 作为抵押品。这给 DeFi 带来了系统性风险,包括托管、削减、治理和智能合约等风险。这种置换还削弱了 ETH 作为记账单位的功能,并可能引发货币溢价的连锁反应。
→ 实际利润与税率:实际利润是根据供应增长调整后的收益,随着 ETH 质押的上升而减少。当 100% 的 ETH 被质押时,所有持有者的权益都会被稀释。更糟糕的是,收入税是基于名义收益征收的。如果质押者没有正向利润,而所有 ETH 持有者却面临数十亿美元的抛压,那场面可真是悲剧。
我认为,发行曲线应该通过质押者的竞争来推动公平的发行率发现,而不是随意设定 2% 的下限。这意味着随着 ETH 质押量的增加,发行曲线最终应该下降并趋近于零。我提议采用「羊角包发行」(Croissant Issuance)。
「羊角包发行」的设计简单,呈半椭圆形,包含两个参数:
→ 软上限:发行量归零时的质押比例。设定 50% 的质押软上限显得可信和务实。
→ 峰值发行:ETH 持有者所承担的理论最大发行量。可以选择一个任意整数(如每年 1%),最终利率将由市场决定。
以太坊基金会的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在探讨发行问题,我认为目前的曲线已经失效,需要调整,这是一个广泛的共识。引导社交层的变化并不容易,但对于项目方来说,这是一个机会,可以协调未来几年的主网变化。
ETH 销毁
我认为,销毁大量 ETH 的可持续方法是扩展数据可用性。拥有 1000 万 TPS、每笔交易仅需 0.001 美元的 DA,显然比 100 TPS、每笔交易需 100 美元更具盈利潜力。
如果今年每天都有数百个 ETH 的 blob 被销毁,我一点也不会感到惊讶,之后这销毁量可能会因为 Fusaka 分叉中的同伴数据可用性(DAS)而急剧下降。
确实,EIP-4844 引入的 blob(数据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总销毁量,这是供需关系的自然结果。当对 DA 的需求达到供应时,预计 blob 将会大量被销毁。几个月后,Pectra 硬分叉将使 blob 数量翻倍,短期目标是增长,预期会有显著的提升。 在未来的岁月里,供应和需求之间的斗智斗勇就像猫追老鼠,直到完整的 Danksharding 技术部署到位。今年若看到每天几百个 ETH 的 blob 被销毁,而这种销毁又因 Fusaka 分叉中的 peer DAS 崩溃而突然停止,个人不会觉得奇怪。🐱👤
展望未来,这可是为接下来的几十年乃至几个世纪打基础。基本面将在未来几年逐渐显露。不管是比特币的安全性、ETH 的发行还是销毁,大家都要保持耐心和信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