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市场的野心与创新:现状与未来展望
表面光鲜,内里疲态
乍一看,加密行业似乎在蓬勃发展。经过多年的磨难,现货ETF终于问世,比特币和以太坊ETF吸引了前所未有的资金流入;特朗普当选总统为加密行业打通了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通道,随着游说力量的增强,Gensler和其他反对者正面临更大的压力;如今,加密行业被视为独立产业,甚至比特币在某些国家被当作储备资产。
价格方面,我对加密市场仍然保持乐观,主要的上涨动力来自外部宏观因素。不过,我认为加密行业内部的创新引擎正在逐步减速。
随着行业的逐渐成熟,创新速度自然会放缓,尽管如此,价格仍然有可能在创新减速的情况下继续上涨。
真正的问题:野心的消退
我敢说,创新的放缓并不是根本问题,而是一个表现。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的野心正在减弱,行业对风险的厌恶日益增加。
加密行业曾因颠覆世界的激进理念而崛起,而如今却似乎满足于追求监管批准和机构采用。
别只听我说,看看Vitalik在2023年关于“让以太坊重拾赛博朋克精神”的博文中是怎么说的:
“我们存在的目的不仅是开发孤立的工具和游戏,而是整体推动一个更自由、更开放的社会和经济,让技术、社会和经济的不同部分相互融合。”
仔细想想:本轮周期有哪些创新?
AI×Crypto算是其中之一。
但AI属于外部创新,没有它,这个周期可能还停留在炒作meme币上。 我对 meme 币没啥好感,真心觉得它们的目的就是让人一夜暴富,而不是改变世界。那些项目只想让你有钱到无暇顾及其他。
还记得上个周期我们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吗?
「[项目名称] 是我们见过的最公平的东西,雄心勃勃,成功的话会彻底改变社会结构。」
回头看看,上个周期我们见证了不少激进创新:
- DeFi
- NFT
- DeFi 挖矿
- 像 Axie Infinity 这样的 P2E 游戏
- 元宇宙
2020-2021 年间,代币经济模式的创新达到了顶峰,比如:
- Rebasing 代币(Ampleforth)
- ve 模型代币经济
- (3,3)模型
- 流动性挖矿
- 用 SNX 作为 sUSD 的抵押
- 各类算法稳定币
如今的项目和 VC 更偏向于选择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简单代币经济模式,稳扎稳打,因为他们通常只有一次 TGE 的机会。
$EIGEN(主体客观性代币)在代币经济模型领域可是个罕见的例外。
2017 年的 ICO 热潮是野心的巅峰,各种大胆的想法试图将一切去中心化。那是一场充满幻想的泡沫,很多疯狂的点子未能实现,最终大多数项目都失败了,存活下来的也不得不放弃一些愿景。
不过,这些狂野的概念吸引了一群渴望不同世界的追梦人,包括我。
最近我在看 B. Hobart 和 T. Huber 的《Boom: Bubbles and the End of Stagnation》,他们提到变革性进步源自小团体的共同愿景,这些团体资金充足却几乎无需承担责任。尽管金融泡沫的名声不太好,但很多突破正是从中诞生的,未来的进步也依赖于此。
虽然我们还没完全告别「缺乏责任感」的时代,但随着监管的加强,行业的风险厌恶情绪加剧,或许这是最后一个能带来真正创新的大泡沫周期。我希望 AI 和加密结合的泡沫能至少催生出一两个杀手级应用。
💡 野心依旧的项目
并不是说现在没有雄心勃勃的加密项目,以下几个值得关注:
-
Ethena:结合 DeFi、CeFi 和 TradFi
-
Chainlink:为防篡改智能合约提供链上与现实世界数据的桥梁
-
Pudgy Penguins:从 Web3 IP 品牌扩展到 Web2 领域
-
WorldCoin:眼球扫描让每个人都能在链上拥有身份,还可能为 AI 提供 UBI 资助。
-
Liquity/RAI:最后的去中心化稳定币。
-
Arweave/Filecoin:永久存储与抗审查。
-
Farcaster/Lens:重新定义社交媒体。
-
Polymarket:真假新闻时代的真相来源。
-
Bio Protocol(DeSci):通过改变激励体系颠覆科学研究。
-
比特币:革命性的数字黄金。
你可能觉得 WorldCoin 的眼球扫描有点疯狂,或者认为 Liquity v2 和名为 $BOLD 的稳定币没戏。这些都是充满雄心的协议愿意承担的风险。它们展现了极大的平等性,若成功将彻底改变社会结构。
以太坊没在这个名单上,或许我对 ETH 有点苛刻,但 Vitalik 的赛博朋克愿景在推特上几乎听不到。即将到来的分叉只会有微小的更新,用户几乎察觉不到。它放弃了分片技术和 L1 扩容,唯一较好的更新就是略微提升区块的 gas 上限。
以太坊似乎把执行和野心都交给了 L2。ETH 的未来依旧模糊。我希望看到以太坊重回辉煌,出现激进的新想法。但目前,它似乎已接受模块化区块链无法扩展这一现实,而 Solana 走的则是截然不同的单片链路线,尽管最终可能证明以太坊的方式是对的。
- 人类需要新的边界
西方世界似乎停滞不前。工资增长迟缓,新款 iPhone 也没啥新鲜感,连音乐听起来都像在重复。我们不停地看到旧电影翻拍,新电影反而成了风险更大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在倒退。例如,协和式飞机停运后,从伦敦飞往纽约的时间竟比 1970 年代还要长。
然而,加密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最具创新性的行业之一,或许仅次于 AI。但我总感觉我们的创新速度和野心在减退。
部分原因是行业成熟的必然结果,但我们似乎也开始接受许多技术上的局限。
DeFi 和 DAO 不再完全去中心化似乎成了常态。与其让 DeFi 真正去中心化,我们不如把它称作链上金融,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以太坊不能在 L1 扩容也没关系,代币经济模式缺乏创新也无所谓。 $LQTY 和 $ENA 的市值差异,暗示我们可能已经不再需要去中心化的稳定币,反而高收益变得更为重要。💰
每个周期的推进似乎都在减弱我们的边界野心,导致加密行业逐渐显得无聊。😒
毕竟,如果代币价格在上涨,何必去冒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