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加密创业趋势:以太坊主导,基础设施持续增长

2024-10-25 09:30:00
AllianceDAO 的 2024 创业研报指出,以太坊依然是初创公司构建的主要生态系统,基础设施领域发展迅速,同时比特币生态的吸引力也在上升,尤其是在监管环境变化的背景下。

微小发报道:2024 加密初创企业趋势报告

作为领先的加密加速器和创始人社区,AllianceDAO 每年吸引了超过 3,000 份来自优质加密初创公司的申请。由于加速器项目一年举办两轮,我们将数据分为两部分进行分析。本报告展示了申请数据中的趋势,并探讨了这些趋势对更广泛初创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


🔑 关键趋势速览(2021-2024 内部数据)



区块链生态 🌐

  1. 以太坊 仍然是初创公司的首选生态系统,目前约有 2/3 的初创公司在此构建。Solana 目前占 18%(曾在 FTX 崩溃后降至 8%),而 比特币 则为 5%,在过去一年半中增速明显。

  2. 在以太坊生态中,59% 的初创公司正在利用 Optimism Rollup(包括 Optimism、Base 和 Arbitrum)进行开发。

  3. Polygon 正在失去吸引力,Polygon zkEVM 竞争力不足,逐渐被 Optimism Rollup 赶超。

  4. Base 的增速最快,现已占据 28% 的以太坊 L2 初创公司活动份额,从零起步仅用一年时间。


初创公司关注的垂直领域 🏗️

  1. 增长趋势:基础设施、DeFi、支付、AI 与加密结合。

  2. 减少趋势:DAO 和 NFT。


创始人分布地理 🌍

  1. 前三大地区:欧洲(31%)、美国与加拿大(29%)、亚洲(27%)。

  2. 不过,美国和加拿大的初创公司比例近年来稳步下降,而亚洲和非洲的比例则在上升。


项目方提及的关键词 🔑 在过去的12个月,流行词汇如全同态加密(FHE)、链抽象、meme、SocialFi、预测市场、流动质押、再质押、RWA、稳定币以及L1、L2和L3等快速崛起。


创始人背景&团队构成


  1. 目前,30%的创始人申请加入我们的加速器,他们大多来自科技巨头(S&P 500),而有12%的创始人在顶尖大学(QS前100)受过教育。

  2. 39%的初创公司由单一创始人组成,多个创始人的公司中,股权分配均等的比例达到50%。

  3. 有72%的初创公司完全远程办公,现场没有员工。

以下为报告正文


Layer1:以太坊统治,Solana与比特币生态同样值得关注


以太坊依然是领跑的生态,申请加入Aliance的加密初创公司中,有62%被其吸引。Solana在2022年下半年触底反弹,目前申请比例恢复至18%。有意思的是,比特币生态也越来越受开发者青睐,占所有申请的近5%。

分析每个生态系统中初创公司的数量与质量,依然是预测未来1-2年表现的有效指标。毕竟,初创公司需要构建产品,而这些产品最终推动使用率、链上指标、关注度和价格波动。

Solana毫无疑问是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数据显示,Solana上的初创公司数量在2022年下半年曾达到低谷,这与FTX崩溃有直接关系,因为FTX在Solana的发展初期起到了关键作用。自那以后,SOL价格和Solana链上指标开始反弹。目前,许多在Solana上构建的热门产品,实际上是在熊市及FTX危机期间开发的。像Tensor、Kamino、Solflare和Pump这些应用,都是Aliance校友在Solana上创建的。根据当前初创公司的选择趋势,我们相信Solana将在未来1-2年继续吸引更多初创公司和用户。 比特币生态系统🔥,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一切都得益于2023年Ordinals的火热推出。围绕这个非同质化代币标准,大家纷纷展开了对可替代代币标准的各种实验,比如BRC20和Runes,简直是热闹非凡!同时,提升比特币可编程性的努力也开始崭露头角,像BitVM和数十个比特币L2方案接连而至。我们还见证了不少以太坊上的DeFi项目,像去中心化交易所、借贷平台和稳定币在比特币上复制的趋势。尽管比特币生态的热潮可能会在2024年4月的减半后达到顶峰,但这也是比特币历史上创业者们关注的黄金时期。

对比特币作为初创生态的未来,我们还是挺乐观的🌟,毕竟现在在比特币中存储的财富超过1万亿美元,这可让市场想方设法用有趣的方式去利用这笔财富。不过,得提醒一下,以太坊和Solana依然遥遥领先,而比特币的技术限制可能让它在开发者和用户体验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尽管最近对Solana和比特币的关注有所减少,以太坊依旧是最活跃的生态系统,占据了几乎2/3的Aliance申请者的注意力。现在,大多数初创公司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聚焦于以太坊L2上的产品开发。


以太坊二层⚡:Base异军突起,Optimism Rollup持续领跑


在Aliance的早期历史里,初创公司几乎全是在Polygon上大展拳脚。然而,Optimism Rollup(像Optimism、Base和Arbitrum)在过去三年中持续吸引关注,如今它们合计占据了59%的以太坊L2初创公司份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Base才刚刚在2023年推出,目前已经占据以太坊L2初创公司活动的28%! 根据我们从 L2Beat 和自身数据的分析,Optimism Rollup 证明比 ZK Rollup 更具优势✨。总体来看,Optimism Rollup 提供了更低的费用和更好的开发者体验,这直接吸引了更多用户和初创公司。不过,咱们也见过一些了不起的创始人正在 ZK Rollup(比如 StarknetZKSync)上打造基础设施和应用。如果这些工具有所改进,或者创始人们抓住了产品市场的契合点,ZK Rollup 可能会开始吸引更多的创始人和最终用户,但目前 Optimism Rollup 的主导地位依然显著,未来如何还有待观察👀。

Polygon 在过去三年逐渐丧失了在以太坊构建初创公司的市场份额。虽然 Polygon 不仅是一个区块链,但绝大多数的初创和用户活动集中在 Polygon POS,这可是以太坊的侧链。市场份额的下降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几年前 Polygon POS 是唯一一个成熟的扩展以太坊的方案。今天,Polygon 在 Polygon zkEVM 上投入了不少资源,但相比其他 ZK Rollup,它仍然明显落后于 Optimism Rollup

提到 Base,不得不说它的崛起。我们早在一年前就预见到 Base 会成为重要的 L2 之一,得益于 Coinbase 的品牌影响力和分发能力。没想到他们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现已成为仅次于 Polygon 的以太坊初创公司最大目的地🎯。


垂直领域分布:基础设施持续增长,DeFi 依然火热🔥


初创公司在构建什么产品是我们可以通过申请数据追踪的另一个有趣趋势。我们尝试对产品垂直进行分类,但这显然是主观的,因此可能存在不完美之处。例如,这些类别并不是独立的,初创公司可以同时涉足游戏和 NFT 等多个领域。所以,尽管长期趋势很有趣,还是要对这些数字保持谨慎态度🤔。

公众普遍认为基础设施过多而应用不足,这和我们的申请数据吻合——事实上,选择构建基础设施的初创公司比例在过去三年中持续增长📈。 基础设施增长的原因之一👉 高估值!基础设施代币的往日辉煌估值,吸引了众多初创公司和风险投资的关注,导致了一个良性循环:更多的投资,更多的项目。这虽然导致了一些知识和金融资本的误投,但也让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得到了提升,未来的应用开发者将因此受益🔧。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DeFi 在过去一年中火力全开🔥。尽管有些风险投资者唱衰「DeFi 已死」,但过去的 18 个月里,DeFi 初创公司的数量却逆势上升💪。不过,DAO 和 NFT 依然是冷门选手。我们认为,这并不意外,因为很多 DeFi 项目在 NFT 的浪潮中遭遇了挫折(不少 DAO 将 NFT 当作治理代币),而 NFT 的市场价值似乎也难以稳住。

尽管如此,NFT 领域依然涌现出一些颇具创意的初创公司,尤其在艺术方面🤩,这种趋势预计将持续发酵。未来的初创公司将更加注重开发基础设施,以支持 SocialFi、Web3 游戏和链上数据聚合等应用,这将进一步推动 Web3 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位置分布:欧亚崛起,北美优势减弱🌍


我们观察到一个令人惊讶的趋势:初创企业创始人的地理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

2024 年上半年,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创始人比例降至历史低点,仅为 29%👀。这比 2021 年下半年超过 45% 的比例下降显著。同时,来自亚洲和非洲的初创企业比例达到了新高,分别为 26% 和 5%📈。总体而言,北美、欧洲和亚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各地区的初创企业申请比例均在 25% 至 33% 之间。美国创始人比例的下滑令人担忧,可能有两个原因。首先,美国日益严峻的监管环境,加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和财政部的「执法监管」策略,促使创始人们转向海外或其他行业(如 AI)💼。其次,加密货币在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应用日益增加,尤其是稳定币作为对抗本地法定货币的工具,以及作为跨境支付和抗审查支付的方式,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从这些地区崭露头角🌟。 加密货币的趋势有点扑朔迷离,尤其是11月选举能否带来新政府,真是个悬念。不过,稳定币的热潮短期内不会降温,毕竟它们在发展中国家为日常生活问题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大家在社交媒体上讨论加密货币时,往往只关注美国,把它当成了投机工具。虽然北半球的投机活动推动了加密货币的热度,可在南半球,稳定币则在默默助力加密货币的普及。


初创公司热词:全同态加密、链抽象、meme 🤔


加密货币一直在经历炒作周期,差不多每四年就来一轮。然而,在这些周期中,各种产品领域也会出现小型的炒作风潮。

通过分析联盟申请中提到的关键词,我们捕捉到了特定时期的流行趋势。我们给这些关键词起了个名字——「加密热词」,并将其分成几类,方便更细致地展示趋势。别忘了,这里的所有图表都是对数刻度哦。零知识证明(ZK)、全同态加密(FHE)、可信执行环境(TEE)和多方计算(MPC)都是加密领域中关键的隐私技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ZK可以用于隐私保护(比如在Zcash和Tornado Cash中),但目前主要还是用于扩展性。


隐私 🔒


ZK在一段时间内一直是最热门的术语,FHE在过去一年也开始崭露头角。这些数据与我们观察到的公共讨论趋势相符。ZK在加密中的首次应用可以追溯到2016年的Zcash,但直到2021年才真正火起来。实际上,2021年Vitalik曾说过:「optimistic rollups可能会在通用EVM计算中获胜,但从中期到长期,ZK汇总将胜出。」在我们看来,从2021年到2023年ZK的持续走高,正是源于这句话的影响。


用户体验 🌟 在过去三年内,「桥接」的讨论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账户抽象」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大幅上升,而「链抽象」则在2022年迎来了快速增长。「基于意图」的提及最近也急剧上升,但似乎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其实,「链抽象」就是跨链桥接的新名词,所以它的增长与「桥接」的停滞是有直接关系的。同时,「账户抽象」的崛起与Vitalik在2021年提出的EIP-4337密切相关。很多流行的加密词汇都是源自以太坊创始人的灵感。


消费应用 💰

在消费应用和游戏领域,「NFT」、「元宇宙」以及「GameFi」在2022年下半年达到巅峰后,迅速回落。「X to earn」也经历了类似的下滑趋势,虽然幅度稍小。2021年涌现的「SociaFi」和「meme」依然在持续增长。

2022年关于NFT的炒作热潮,似乎已经被memecoins所取代,因为后者价格低、流动性高,具备可替代性。「X to earn」和「GameFi」在Axie Infinity的带动下达到了极致,然而「X to earn」的下跌幅度却显得相对微小。值得关注的是,「SocialFi」在2023年下半年有所复苏,这可能与Friend.tech的成功密不可分。


收益 📈

自2021年以来,「流动性质押」一直备受关注,而「再质押」则自2022年起持续走高。相比之下,「借贷」的提及保持稳定,尽管在2022年下半年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交易 🔄

在过去三年半,「自动做市商」(AMM)、「衍生品」和「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普遍呈上升趋势。相对而言,「最大可提取价值」(MEV)在2022年下半年达到顶峰后,逐渐失去创业者的青睐。经过2023年略微放缓后,launchpad再次获得了活力。总体来看,交易相关的关键词都在上涨,因为这是加密领域中少数具有明显市场契合度的应用之一。最近,launchpad的上升可能与Alliance的校友Pump.fun的成功密切相关。 微小发报道:

RWA热度上升
初创企业在申请联盟时提到的关键词包括「支付」(payment)、「稳定币」(stablecoin)和「RWA」,这些趋势正在不断攀升。可以说,基于稳定币的支付方式在加密领域是为数不多的成功应用,尤其是在新兴市场中表现突出。💸

扩展性动态
在扩展性方面,「L2」和「L3」正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而「L1」自2022年下半年达到巅峰后已显得有些停滞。自2021年下半年起,新的热词如「数据可用性」(data availability)、「应用链」(appchain)和「侧链」(sidechains)相继出现。

区块链在扩展性的探索上,尤其是以太坊的案例,近年来愈发走向模块化的设计。从纵向来看,我们逐渐推进到L2和L3层,同时向下拓展到专门的数据可用性层。从横向来看,应用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意外的是,「侧链」的上升趋势与Polygon和Ronin的成功密切相关,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创始人背景与团队组成
创始人背景:成功的创始人往往非精英出身
在最近的申请中,约30%的申请者有大型科技公司的工作经历(我们定义的大型科技公司是指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科技企业)。这一比例自2022年以来基本保持不变,但与2021年相比,当时几乎50%的申请者来自这些公司,这一数字显著下降。

减少的原因可能与由于监管问题而减少的美国申请者有关(美国正是大型科技公司的发源地)。此外,2021年的牛市更像是一场「淘金热」,吸引了大量非加密行业的人士涌入,试图在此获利。如今,2024年,科技工作者对加密货币的关注似乎正在迅速转向AI等其他领域。实际上,在上一个牛市中,Alliance的一些初创企业也开始转向AI领域。

在我们的申请者中,毕业于「顶尖学校」(全球QS排名前100的大学)的创始人比例在2021年达到了高峰,此后保持平稳。顶尖学校的趋势与大型科技公司的趋势惊人地相似,几乎没有显著变化,因此未见新趋势。

那么,来自精英教育和职业背景的创始人,是否更容易获得成功呢?🤔 在加密领域,创始人的背景显然与成功有一定关系,尤其是那些曾就读于顶尖学校或在大科技公司工作的人。然而,当我们深入分析那些快速崛起的成功公司时,发现它们的创始人往往并不具备这样的精英背景。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文章《成为优秀加密创始人需要什么?》中有详细探讨。简单来说,加密货币的技术特性有些反直觉,很多来自传统精英背景的创始人可能难以真正理解其核心原则。尽管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变,目前这种观点依然成立。💡


团队结构与工作方式:近75%选择完全远程办公 🌍


通过对团队构成的分析,我们能够获得对加密初创企业结构的洞察。虽然这些数据未必能明确指向成功团队的最佳组合,但我们分享了一些经验之谈。

在我们最近的申请中,39%的初创企业由独立创始人创立。虽然独立创始人常常面临风险投资者的偏见,但数据显示,他们其实能创造出惊人的业绩:研究指出,约20%的独角兽公司是独立创始人所创办的。此外,这些创始人通常会有关键员工,虽然他们不一定被称为联合创始人,但在某些情况下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在由两个或更多联合创始人组成的初创企业中,约45%的企业股权是平等分配的,其余则存在不均分配现象。当股权分配不均时,通常只有两个创始人的初创公司最可能采取60-40或类似的比例,例如51-49,其次是70-30的分配方式。

而在拥有三个或更多创始人的公司中,几乎任何股权分配方式都被接受;不过,平等分配或单一创始人持有多数股权(≥50%)的情况最为普遍。创始人之间不平等分配股权的主要原因通常是为了奖励以下几类人士:i)最初用个人资金支持初创企业的创始人;ii)最初提出想法并付出努力的人;或 iii)拥有最多决策权的人。

对此,我们并没有强烈的意见,但对于那些在相近时间创业的创始人,我们通常建议他们平等分配股权,毕竟成功创业往往是一段长达十年的旅程。尽管有时不平等分配是合情合理的,但如上所述,平等分配通常更为理想。

根据我们的数据,目前约75%的初创企业完全采用远程工作模式(也就是没有员工在现场办公)。这个比例相当可观,考虑到加密行业的全球特性和相对规模,这也并不令人意外。✨ 新冠疫情确实让我们的工作方式发生了不少变化,不过在微小发报道看来,面对面的团队合作还是最给力!🤝

面对面沟通优势

  • 高效沟通:面对面的交流不仅速度更快,还能提高沟通效率。
  • 团队文化:这种互动方式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塑造更强的团队文化。
  • 激发创造力:创意火花在面对面时更容易碰撞,让创新更频繁。
  • 强化责任感:团队成员之间的直接联系也提升了大家的责任感。

所以,虽然远程工作变得普遍,但我们还是更享受那种“同在一屋檐下”的感觉!🌟

Reminder: Develop a sound understanding of currency and investment, approach blockchain rationally, and stay aware of risks. Report any illegal activities to the authorities
温馨提醒,请广大读者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 English ·
  • 简体中文 ·
  •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