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ve与Solana:借贷协议的生态之争分析

2025-02-11 17:36:00
Aave 是否应该扩展至 Solana 的争论揭示了以太坊与 Solana 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以及 DeFi 应用在安全性和信任成本上的重要性。

微小发报道,Virtuals Protocol 昨天宣布,VIRTUAL 代币现已在 Solana 链上交易,官方流动性池已经在 Meteora 上线,同时也为 Virtual Protocol 在 Solana 链的 Launchpad 做好了准备。与此同时,Nansen 的 CEO Alex Svanevik 在推特上发文询问 Aave 何时能在 Solana 上使用,并艾特了 Aave 的团队成员和 Solana 的创始人。

评论区瞬间变成了 Solana 粉和 Aave 粉的辩论战场,实际上,这也反映了以太坊生态与 Solana 生态在具体应用领域的市场争夺战。


借贷协议的「口水战」一触即发


Solana 的奶王 Multicoin 合伙人 Kyle Samani 迅速评论了 Kamino,一个 Solana 生态的 DeFi 借贷协议,暗示 Kamino 就是 Solana 的 Aave。

Svanevik 随即回应,称 Aave 的规模是 Kamino 的十倍,如果 Aave 的用户能够轻松切换链,那将是一个巨大的 TVL 释放。

然而,Solana 的创始人 toly 和基金会主席 Lily Liu 可不这么看。Lily 认为 Kamino 的产品更优秀,并自信地说「今天的指标不代表明天的表现。」toly 则强调支持一个专注于 Solana 主网的本土团队,认为长期投资更明智,直接扼杀了 Aave 在 Solana 上发展的可能性。

在 Solana 生态一众人的尖锐评论下,Aave 和以太坊的支持者们也毫不示弱。

Aave 创始人 Stani 直接反击,称 Solana DeFi 的现状是抄袭 Aave 的旧技术,拼凑一个半成品的界面,还限制了英国用户使用。尽管 Stani 指的是 Solana DeFi,明眼人都知道他是在针对 Kamino。 toly 最近把 Aave 和 Kamino 在 DeFiLlama 界面的数据拿出来了,数据显示 Kamino 的 TVL 仅是 Aave 的 1/8,但收入却高达 Aave 的 1/2.5。他直言不讳地表示:“我真搞不懂,Aave 为啥会被认为是更好的产品,收入提不出来,TVL 只不过是个成本罢了。”

Stani 也毫不留情地回应,指出 Kamino 的 USDC 储备因子(即平台从每笔交易或资金池中抽取的比例)是 15%,而 Aave 仅为 10%。这意味着 Kamino 从用户资金池中提取的费用更高。他认为这是 Solana 生态竞争力不足的体现,导致用户在选择 DeFi 平台时的议价能力较弱,最终只能承担较高的费用。

这个“口水战”的主角 Alex Svanevik 也在此时火上浇油,指出 Solana 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已经超越以太坊,包括活跃地址、交易量、DEX 交易量和总 Gas 费收入。然而,在 TVL 方面,Solana 依然没能超越以太坊。他认为,最直接的策略是吸引以太坊 TVL 第一的应用 Aave 在 Solana 上部署,从而增强其 DeFi 生态的竞争力。

评论区不少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 Aave 在 Solana 上部署并不会直接带来 TVL 的增加。Svanevik 则解释,要确保 Aave 的部署完全不带来 Solana TVL 的增长,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点:

  1. Aave 目前的 TVL 完全没有资金迁移到 Solana;
  2. Solana 上的 Aave 没有新增的 TVL。

但考虑到 Aave 已经成功吸引了 200 亿美元的 TVL,Svanevik 认为 Aave 应该迁移至 Solana,这让人有点分不清他是以太坊的支持者还是 Solana 的忠实粉丝呢。


信任成本高于一切


毫无疑问,Aave 是以太坊生态系统的核心 DeFi 应用,和 Uniswap、Lido 等一起构成了以太坊 DeFi 的重要格局。不过,社区中也有人质疑,为什么以太坊的顶级 DeFi 应用会错失 Solana 这个潜力无限的生态。抛开技术因素,应用选择不迁移至新生态的原因和那些选择扩展生态的原因一样,都是为了寻求增量发展。 虚拟协议扩展至 Solana,用户和流动性基础变得更广泛,然而 Aave 不选择进军 Solana,显然是考虑到了竞争格局。现在 Solana 的 DeFi 生态已经越来越成熟,借贷协议如 Kamino、marginfi、Save 等团队们都在争夺市场份额,这让 Aave 扩展的成本超出预期。

品牌形象的变化也是个大问题。正如社区所说,“如果一个资金在七到八位数的用户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获取超链下的收益,他们十次中十次都会推荐去以太坊上的 Aave,而不是 Solana、Tron 或 Celestia 等链上的 DeFi。”

🔑 安全性是借贷产品的基石。只有在有足够的安全审计、应对黑客攻击的经验以及成熟的合约设计的支持下,资金大户和普通用户才愿意将资产放在此处。因此,Aave 能成为以太坊上最具影响力的借贷平台之一,离不开以太坊长期积累的开发者生态、安全审计案例以及庞大且成熟的资金池。

DeFi 的金融特性意味着“跑得越久,粘性越大”。这种粘性源于对产品合约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深厚信任。而这种“信任成本”不仅关乎一条新链的速度、性能和交易费用,还涉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度、审计公司的覆盖程度以及社区对潜在安全漏洞的警惕性,甚至在极端情况下的快速应对能力。

回顾以太坊 DeFi 发展的历程,许多项目都遭遇过重大漏洞或安全事件,损失高达上亿美元。正是在一次次应对与迭代中,以太坊 DeFi 的安全壁垒逐渐建立。Aave 之所以备受青睐,正是依托这一安全护城河,使其成为大资金用户,尤其是机构玩家的首选。换句话说,大部分人把 Aave 看作“风险低、收益高”的代名词,尤其是对于资金量达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的用户,安全与稳健永远优先于增量收益。 与Solana相比,作为高性能的Layer1区块链,确实在交易速度和Gas费用上占有一定优势。但从借贷协议的角度来看,金融应用的核心在于「风险-收益比」。速度快、费用低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足够的安全性和抗攻击的历史记录,这样的优势在DeFi领域往往无法支持长久的流动性迁移。尤其是借贷业务,需要面对清算、利率波动、合约审计、黑客攻击等多重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平台多年积累的品牌形象和信任会瞬间崩塌,这种「信任成本」远比技术本身更为昂贵。💸

再来看看,即便Aave真的选择扩展至Solana,也未必能实现所谓的「凭空增加」的TVL。资金是逐利且理性的,Aave在以太坊主网的二三百亿美元TVL并不会自动迁移到另一条链上。相反,由于不同链间底层技术栈、开发语言甚至社区文化的巨大差异,Aave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适配与审计,这本身就意味着高额的扩展成本和管理风险。更何况,Solana上现有的本土借贷协议也日趋成熟,Aave并没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因此,在拥有安全壁垒、品牌与资金规模三重护城河的前提下,Aave若执意大规模扩展至Solana,未必是最明智的选择。毕竟,在DeFi这场漫长的马拉松竞赛中,赢得用户的信任与安全认知,才是最难以撼动的核心壁垒。🏆

Reminder: Develop a sound understanding of currency and investment, approach blockchain rationally, and stay aware of risks. Report any illegal activities to the authorities
温馨提醒,请广大读者树立正确的货币观念和投资理念,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 English ·
  • 简体中文 ·
  • 繁體中文 ·